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尋找身份認同:中國的新一代攝影藝術家

Sabine Peschel
2020年6月21日

在酷感和徬徨之間:中國青年攝影師們自認處在一個比任何其它國家變化都快的國度。在慕尼黑舉辦的一個展覽提供了一窺新冠疫情之外中國的機會。    

Ausstellung ABOUT US Junge Fotografie aus China
圖片來源: Marion Vogel

(德國之聲中文網)五月中旬起,新冠限制措施相對嚴格的巴伐利亞州被允許重新對外開放第一批文化設施。亞歷山大‧圖切克(Alexander Tutsek)基金會現舉辦介紹中國新銳攝影作品的展覽"關於我們,中國青年攝影",其中不乏陳維、任航、楊福東國際知名藝術家的力作,也有尚不太有名的高明昔、良秀等藝術家的佳作。

圖為陳榮輝《北地凜冬》系列30,2016-2018圖片來源: Chen Ronghui

展覽收集了14名中國男女攝影藝術家過去20年來的70幅參展作品,是對中國社會巨變的反饋。這個新一代藝術家們的主題圍繞自我認識、主觀感受和日常生活形態展開,涉及經驗和歷史、傷感和抵制、夢幻和理想、肉體和個性,對本我身份的尋找乃是他們的共同特點。在像中國這樣一個如此快速改變的國度,人們該如何自處?

介於抑鬱和酷感之間的自我表演

這些攝影作品表現了願望和害怕、孤獨和愉悅、求知和抑鬱,顯示出了作者們的酷感和徬徨。策展人吉漢吉爾(Aysegüli Cihangir)強調了不少作品中均可觀察到的那種非文獻式的自我表演:"人們被找來擺拍,有時在大自然裡,有時在城市,有時在市內,有時,又有類似攝影棚製作的個別肖像。"展覽題圖顯示的也是一個自我擺拍的男青年,穿化裝服,手上拿假發套,戴一個漂亮的指環。

在攝影藝術家、抒情詩人任航的作品幾乎肉感地反映出青年一代的複雜情感及經驗世界。他以裸體像挑戰國人。2017年, 29歲的他在北京自殺。那時,他已經是國際知名藝術家。時下,佛羅倫斯附近的義大利佩奇當代藝術中心(Centro Pecci)亦正舉辦任航作品展。他的作品均經嚴謹構思,主人公多裸體,常擺出雜技式的扭曲狀。作品顯示了不聽話的一代青少年,以自己的身體和性徵抗拒中國社會的規範和強制監控。

蔡東東在作品《兩道門》(2018)中擺放了他多年間蒐集的分別來自1910-1950 和1950-1980年的1560張肖像照,並將其當作簾子掛在門框上圖片來源: Marion Vogel

記憶文獻

其他的藝術家們則以更靜默的方式講述社會變化。例如,張曉嘗試留住個人回憶,依次記錄下正在消逝的文化遺產。但不論是採用文獻式的黑白美學還是色彩斑駁的擺拍,透過所有那些作品,藝術家們都在向人們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

慕尼黑亞歷山大‧圖切克基金會的這一展覽展期至2021年1月29日。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