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就像我們近期所有其他協議一樣,這些協議不僅是出於經濟考量,也展現了我們對促進人權、勞工權利、保護環境的堅定承諾",歐盟貿易專員馬姆斯特羅姆(Cecilia Malmstrom)說。
"在這個世界舞台的困難時期,我們需要像新加坡這樣的強大盟友,來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貿易體系",這位貿易專員說。
目前正值國際貿易糾紛愈演愈烈之時。華盛頓對鋼、鋁等商品提升關稅,並以保護國家安全為由將關稅槍口對准大量中國進口商品。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稅戰不斷升級,貿易戰硝煙四起。
在這個時間點,歐盟與新加坡簽署自貿協定具有象徵意味。新加坡長期以來是自由貿易堅定的支持者,也是歐盟在東協(東南亞國協)的最大貿易夥伴,歐盟在全球的第14大貿易夥伴(貨物貿易領域)。
水到渠成
2017年,歐盟與新加坡之間的貨物貿易額達到533億歐元。另外,服務貿易額同樣不菲。2016年,雙方服務貿易額達444億歐元。雙方之間的投資關係也很成熟。對於歐洲而言,新加坡是其亞洲投資的首選地點,超過一萬家歐洲公司在新加坡有業務。
這次的自貿協定著眼貿易與投資自由化,也包含了可持續發展、勞工保護、安全標準、環境和消費者保護方面的條款。另外對於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公共服務也有提及。協定包含了為服務商、投資人和對企業收購感興趣的公司提供市場準入的内容,也約定在5年內取消所有關稅(新加坡一些魚類和農產品的出口除外)。據估計,雙邊貿易會進一步擴大,預計5年增長10%。
該協定還需得到歐洲議會和所有歐盟成員國的批准。在歐盟,自貿協定通常頗受歡迎,但並非所有成員國都做好了批准某項自貿協定的準備。2016年,由於比利時國內瓦隆地區的反對,歐盟與加拿大的自貿協定差一點泡湯。
這個自貿協定是在第12屆亞歐會議結束時簽署的。歐盟28個成員國以及另外23個亞歐國家代表參與了該峰會,其中也包括中國、俄羅斯和日本總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輪值主席、奧地利總理庫爾茨以及歐委會主席容克簽署了該協定。同時簽署的還有"歐盟-新加坡投資保護協定"和"歐盟-新加坡夥伴關係與合作協定"。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李顯龍總理將這個歐盟-新加坡自貿協定(EUSFTA)形容為"高素質協議",並表示這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起著"高舉自由貿易旗幟"的引領作用。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無奈脫離馬來西亞成為獨立國家。如今的新加坡已從當年的貧窮漁村發展為國際都市,並歡慶建國50周年。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landov/B. Xuelin50年前,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政府達成協議,與其脫離關係。此前的兩年,新加坡曾並入與馬來亞、沙巴和砂拉越共同組成的馬來西亞聯邦,但與馬來西亞聯邦議會的緊張關係及種族間的騷亂,迫使新加坡脫離聯邦,成為獨立國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W. Maye-E當年的新加坡民眾對於從馬來西亞獨立感到徬徨與擔憂。時過境遷,50年後的新加坡早已邁向繁榮與國際化。新加坡周日(8月9日)舉行建國50年慶祝活動。大量民眾踴躍參與國慶典禮。新加坡今年以國歌「前進吧,新加坡」(馬來語為Majulah Singapura)為慶典主體,回顧50年來的發展。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R. Rahman被譽為新加坡國父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今年三月辭世。這是新加坡自獨立後,首個沒有李光耀的國慶。但新加坡周日上午通過廣播和電視,播放了李光耀生前親自錄製的獨立宣言。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當年的獨立宣言雖是以李光耀名義簽發,但李光耀由於分身乏術,宣言是由一名電台廣播員代為宣讀。李光耀在宣言中宣佈,新加坡將在自由、正義、公平的原則下,成為永遠自主、獨立與民主的國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為慶祝建國50周年,新加坡特意舉辦煙火和閱兵等盛典,許多民眾穿著象徵新加坡的紅色上衣,手中揮舞著紅白色的新加坡國旗。各個社區也分別舉辦慶祝活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W. Maye-E新加坡空軍部隊特技飛行隊「黑騎士」在濱海堤壩上空進行表演,展現為金禧國慶設計的飛行特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Woon李光耀長子、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在發表國慶獻辭時表示,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在50年前決定分家,對兩國都是艱難的時期。他承諾新加坡將致力與馬來西亞維持牢固、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W. Maye-E新加坡在建國初期面臨許多挑戰:高失業率、種族間的緊張關係、資源和水資源短缺,沒有獨立軍隊。這些都迫使新政府不得不重新定義國家在地區中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指出,如今的新加坡面臨的新挑戰則是如何保持經濟競爭力、應對低生育率、人口老化以及身份認同。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landov/B. Xuelin 王凡/任琛(德新社,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