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外文化交流是為未來的投資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3月8日

德國政府計劃,在今後三年內分期分批地削減對外文化和教育支出的三分之一。這是逐步減少國家補貼政策中的一部分。消息傳來,對外文化機構如歌德學院、德國對外學術交流中心、洪堡基金會等紛紛發出抗議呼聲。以下是本台記者對此發表的評論。

在歌德學院亞迪斯亞貝巴分院舉辦的德國之聲日(2002年12月)

無疑這是一條令人沮喪的消息。德國外交部長菲舍爾的話說得明白:對外文化交流雖是令人嚮往的事業,但在資金有限的年代,一些目前規模的活動在不遠的未來不得不取消。今日的風尚為國家補貼將越來越少。在減少補貼的日子裡,文化事業將無從倖免。

此言讓德國的文化機構受到不小震驚。震驚之餘,它們開始算這筆削減帳。得出的結論是:今後三年裡,德國文化經費將總共削減4500萬歐元。他們認為,這一數字不僅會給德國對外文化事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它還將直接威脅到文化機構的生存。歌德學院海外分院、獎學金、各國優秀科學家的交流等活動都將成為這次經費削減的犧牲品。

自然,抱怨和憂慮都無法解決問題。人們目前需要的是富於創造性的方案。也許鼓勵接受私人捐獻便是一項不錯的考慮?還有,通過各類合作也會發現新的財源。政策上應當理清輕重緩急的次序,一刀切的方式早已屬於過去。

國際政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背景之下,東歐和中歐在歐盟擴展的框架內會是德國文化交流的新重點。中東地區,伊斯蘭世界,尤其是同穆斯林展開對話的呼籲,將為這一地區賦予了十分重要的意義。

除了開始實施重點式文化政策外,文化經費的削減帶來的損失不是僅靠數字就能夠概括的。文化事業,尤其是同國外進行的文化交流,向來佔據著德國外交政策中不可或缺崇高地位。資金短缺的日子裡,文化事業受到忽視在國外由來已久,但它對德國人還是相當陌生。德國人向來認為,花在文化和教育領域的資金是對未來的投資,而不是裝點門面。

歌德學院、德國對外學術交流中心以及其它包括德國之聲在內的文化媒體機構用其辛勤的勞動維護德國的形象,它們維繫起來的網路,贏得的各國友人,對推動文化交流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難道不是政治對文化所寄與的希望嗎?怎麼可以一面提高政治標準,一面又不斷地削減為此所需的經濟資助呢?

(拉比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