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德國之聲中文部報導的指責被駁回

德新社(德國之聲中文部譯載)2008年12月1日

前一陣,一些記者和個人對德國之聲發起了攻擊,指責德國之聲中文部的報導「親共」等。經內部審查,周一,在柏林的新聞發布會上,德國之聲的監督機構 - 德國之聲廣播委員會以及德國之聲台長駁回了這些指責。現將德新社周一(12月1日)發表的報導全文譯載如下。

德國之聲波昂總部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監督機構廣播委員會)駁回了對這家媒體機構中文報導的指責,稱這些指責為「沒有根據的和不能接受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家對外新聞機構的中文廣播和網路报導是「系統性地按北京政府的意志」展開的。德國之聲廣播委員會主席瓦倫汀.施密特周一在柏林說,這是一個內部審查的結果。批評者們指責這家媒體機構在廣播節目和網路中不加批評地接納中國政府的立場。

德國之聲台長艾立克.貝特曼宣佈要加強該媒體機構的外語節目,並針對外國的「訊息尋找者」進行重新校正。英語的電視節目要擴展。貝特曼說:「用德語無法抵達這些目標對像那裡。」

引起對中國報導辯論的是中文部副主任張丹紅的一些言論。在北京奧運會之前,她在接受一些採訪時反對有關批評,為中國領導人辯護。此外,人們指責德國之聲在針對中國的節目裡過於經常地、不加批評地接納中國政府立場。

在關於中國報導的內部審查中,選擇了「人大」、「西藏動亂」、「奧運會前的火炬傳遞」、「地震」和「奧運會」這幾個專題的報導。在有爭論的問題上,以外部人員的譯文與原文作了對照。施密特說,廣播委員會全體一致認定,中文部既沒有違反規定,也沒有破壞記者原則。

貝特曼強調說,該媒體機構正打算進一步培訓外語節目的員工。比如要在翻譯採訪時使用那些與採訪對象的原意更貼切的概念,「我們必須告別一詞多意。」這方面局部引起了批評,貝特曼說。

德國之聲要在今後幾年裡加強對世界一些特定地區的報導。在電視領域,德國之聲的方向是每個地區兩個頻道,分別主要用德語和英語,以及開出當地語言的視窗。在試驗階段,針對亞洲的英語節目部分要增加到18個小時。對拉美和俄羅斯也有增加西班牙語和俄語的補充節目計劃。

對這個項目,該媒體機構提出在2013年前要增加7800萬歐元的費用。這須由聯邦議院作出決定。貝特曼說,這家對外媒體機構從1990年來就沒有得到過通膨指數平衡。要在聯邦和各州對此展開辯論,「這張德國媒體名片(指德國之聲)是否應該獲得與公開渠道的水準相應的資金流。聯邦2009年給德國之聲批准的預算是2.75億歐元。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