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聯盟不忠」

2013年10月24日

土耳其計劃從中國購買防空導彈系統在北約內部持續引起不解和疑惑。德語媒體指出,不論出於何種考慮,不論結果如何,安卡拉此舉對北約其它成員國而言都是一種「對聯盟的不忠」。

The logo of China Precision Machinery Import and Export Corp (CPMIEC) is seen at its headquarters in Beijing in this September 27, 2013 file photo. Turkey』s $4 billion order for a Chinese missile defence system is a breakthrough for China in its bid to become a supplier of advanced weapons, even though opposition from Washington and NATO threatens to derail the deal. The winning bid from the China Precision Machinery Import and Export Corp (CPMIEC) to deliver its FD-2000 air defence missile system in a joint production agreement with Turkey is the first time a Chinese supplier has won a major order for state-of-the-art equipment from a NATO member. U.S., Russian and Western European manufacturers were also in the fray. Picture taken September 27, 2013. REUTERS/Kim Kyung-Hoon/Files (CHINA - Tags: POLITICS MILITARY BUSINESS LOGO)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北約成員國土耳其新近透露,該國軍方計劃經由中國精密儀器進出口公司(CPMIE),購買中國防空導彈系統「紅旗9」外銷版「FD—2000」。這一消息在北約內部引起震驚。北約領導人對安卡拉的這一計劃提出質疑。每一個主權國家當然有權自己決定軍事採購對象,不過,有著北約成員國身份的土耳其恰恰要從歐盟對之實施軍售制裁的中國那裡購買防空導彈系統,便具備一種格外的敏感色彩。10月24日一期的《法蘭克福匯報》「政治」欄目上的一篇文章就此寫道:

「北約領導機構迄今未正式討論此事,不過,尤其是美國已單獨向土耳其方面表達了質疑態度。……中國的報價據說要比美國雷神公司(愛國者導彈)、法意歐洲防空導彈公司以及一家俄羅斯商家的報價低得多。美國人向土耳其人明確表示,為與北約的裝備相匹配,土耳其的系統必須滿足高技術標準。不論是在北約國家境內,還是在北約境外參與使命,各盟國的導彈防禦系統應能在共同行動中相互連接。此外,顯然還存在著反對(土、中)這一交易的戰略上的考慮。中國同北約之間沒有夥伴關係。對美國等一些成員國而言,中國還是地緣政治對手和潛在的軍事敵手。一個西方盟友同北京密切合作因此被認為大成問題。一種憂慮是,中國有可能獲得有關北約以及個別盟國的技術和戰術的訊息」。

紅旗9外銷版DF—2000圖片來源: imago/Xinhua

安全隱患

《法蘭克福匯報》當天還發表一篇短評,敦促安卡拉政府重新考慮其計劃,原因就是此舉隱含著對北約的安全威脅:

「土耳其是安全聯盟北約的一個成員,並由此屬於大西洋共同體。安卡拉政府竟考慮從中國購買一種導彈防禦系統,偏偏是中國!理由據說是中國生產商出價低廉,明顯低於西方生產商的出價。而正是這個中國製造商受到美國的制裁,原因是它同伊朗、北韓和敘利亞做生意。退一步講,即使價格便宜是個理由,即使是一種『國家主權決定』,對其它盟國來說,它也不是一種友好行為。此舉使北約內部的相關合作受到影響,把中國提升到它還無資格享受的北約夥伴的地位。土耳其應迅速重新考慮這一購買決定。其實,艾爾多安政府之轉向北京同價格無涉,而是與其憤怒的情緒有關:土耳其對美國在敘利亞衝突上的左右搖擺路線憤懣不已。對此,人們可以理解,不過,對聯盟的忠誠仍應擺在首位」。

「愛國者」防空導彈圖片來源: dapd

印中關係

印度總理辛格本周訪華,兩國昨天簽署「邊防合作協議」,標誌著兩國在改善雙邊關係方面走出重要一步。《新德意志報》指出,該協議旨在避免邊境衝突,不過,兩國間的有關分歧依舊存在:

印度總理辛格和中國總理李克強圖片來源: Reuters

「這個《邊防合作協議》(BDCA)沒有解決1962年戰爭結束以來存在的邊界和領土爭議。……相關的談判已進行了16輪,迄今未能取得共識。新協議之所以具有重要性,是因為,今年4月在印度拉達克(Ladahk)地區的德普桑(Depsang)還發生過嚴重的衝突事件。……

「在最後一分鐘,簽證協議遭擱置。此前,中國駐新德里大使館給來自印度阿魯納恰爾普拉德什邦的運動員只簽發了臨時簽證。中國將相關地區視為南西藏的一部分,提出主權要求。印度不予接受。另外,在新德里眼裡,中國同巴基斯坦在核領域的合作以及中國在克什米爾的巴基斯坦實控區的建設項目,都是問題」。

摘編:凝煉
責編:葉宣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