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馬拉拉出自傳

2013年10月9日

一年前,巴基斯坦維權女學生馬拉拉曾倒在塔利班的槍口下。奇跡般的存活下來後,她的事跡和勇氣使其聲名遠揚。一年後,她的自傳得以出版發行。

圖片來源: Andrew Cowie/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書的名字很簡單《我是馬拉拉》。副標題《為爭取教育權利而遭塔利班槍擊的姑娘》。書的封面印有她的頭像,戴著粉色頭巾,眼神嚴肅。16歲的馬拉拉(Malala Yozusafzai)撰寫的自傳本周出版發行,整整一年前,她曾遭遇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襲擊並身受重傷。

時間回到一年前:2012年10月9日,馬拉拉和朋友們一起走在放學的路上。她在家鄉斯瓦特河谷(Swat-Tal)已小有名氣,但她同時也是塔利班的眼中刺、肉中釘。這名教師的女兒公開違背塔利班的規定,為女孩爭取上學的權利,甚至在BBC的部落格上將她的維權活動公佈於眾。那天是周二,塔裡班一夥人沖上校車吼問道:"誰是馬拉拉?"然後將她擊倒在地。馬拉拉頭部中槍,情勢不妙,她在接受緊急手術後被送往英國,並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從死神手裡奪回了生命。現如今她和父親以及兩個兄弟一起在英國生活。

一夜之間聞名世界

"謝天謝地,我還活著。"這是馬拉拉遭受襲擊後在伯明翰的一家醫院裡蘇醒後的第一個想法,她在書中記錄道。她繼續寫道:"當我想起那個槍擊我的男人時,心中並沒有邪惡的念頭。我不想報仇。"馬拉拉突然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公眾人物。她的康復過程備受國際媒體的關注。她的遭遇使她在一夜之間成為反對鎮壓女性鬥爭運動的標誌性人物。很快也不難看出,塔利班原本想使其噤聲的計劃已化為泡影。馬拉拉又重新發聲,毫無畏懼,而且是站在比先前更大的舞台上。她把自己的主要願望用寥寥數語概括在自傳中:"我想讓所有人都知道:我不想要大家對我個人的幫助,我只希望,大家能支持我致力的事情:和平與教育。"

馬拉拉在伯明翰的一家醫院裡接受治療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西方國家高度贊賞這位巴基斯坦女孩的堅持努力,馬拉拉因此獲得包括本年度的國際兒童和平獎和國際特赦組織的"良心大使獎"在內的多項大獎。2013年6月16日,馬拉拉16歲生日當天在聯合國青年大會上發表演講,並獲得經久不息的掌聲。她也受到了英國女皇的邀請,同時也是周五即將揭曉的諾貝爾獎的熱門候選人。

贊賞與辱罵

"如果她真獲得了這份殊榮,這簡直就好似我們大家都得到了這項獎。" 斯瓦特河谷的六年級學生古勒(Gul Panrha)說。馬拉拉曾經所在學校的老師卡裡希(Fazal Khaliq)也持類似看法。他為自己這個曾經的學生倍感自豪。"她用自己所遭受的痛苦為家鄉做了好事。以前斯瓦特河谷這個名字總是會被人和恐怖主義聯繫在一起。"他向德國之聲介紹說,托馬拉拉的福,現在全世界的人們都知道,在斯瓦特河谷也有和平和渴望教育的人。

巴基斯坦部分民眾為受襲後的馬拉拉祈禱圖片來源: AP

馬拉拉在巴基斯坦不僅有支持者。"遭遇襲擊和離開家鄉,特別是她在聯合國發表演講後,這裡掀起了一場著實令人作嘔的反馬拉拉運動。" 伯爾基金會伊斯蘭堡辦事處的負責人彼得森(Britta Petersen)向德國之聲透露,巴基斯坦人民對馬拉拉的努力反應各不相同,彼得森對此進行了數月的觀察。"馬拉拉的父親被指控利用自己的女兒。他被罵作皮條客,馬拉拉則被稱作'西方的妓女'。"

返回祖國希望渺小

馬拉拉在新書發表之際接受了BBC的電視採訪。採訪中,她呼籲和塔利班進行對話。她認為這是"解決問題和反對戰爭的第一步"。另外,她同時表達了自己盡快回國和活躍在巴基斯坦政治領域的願望。彼得森認為這些計劃不切實際。"目前看來,正是因為巴基斯坦對馬拉拉來說過於危險,所以她才只能在英國生活。"在彼得森看來,馬拉拉的夢想成為現實以及她對巴基斯坦的未來產生影響的機會"小之又小"。

作者:Esther Felden 編譯:安靜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