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巴黎:恐襲之後

Elizabeth Bryant2015年2月7日

在共和國廣場的花束早已枯萎,城裡滿是"我是沙爾利"的標語早已經被其他涂鴉蓋過。法國沙爾利周刊槍擊案以及猶太超市案後一個月,常態似乎輕輕的回到了巴黎。

圖片來源: DW/E. Bryant

(德國之聲中文網)來觀光的遊客正為巴黎聖母院而驚嘆,孩子在市政廳前的滑板軌道上來回穿梭……不過,那些帶著武器、在市中心巡邏的士兵喚起了一個月前那些痛苦難忘的經歷。媒體不時也會報導一些人被逮捕的消息。2月3日(周二),警方拘捕了8人,他們涉嫌為聖戰分子招募戰士。同日,一名男子襲擊城市尼斯(Nice)3名看守著猶太人社區中心的士兵。他的背景,跟1月初3名發動襲擊的犯人有相似之處。那3名分別襲擊了《沙爾利周刊》以及猶太超市的犯人在1月7日到9日期間,在巴黎以及距離它40公里的達馬爾坦昂戈埃勒地區(Dammartin-en-Goele)一共殺害了17人。

不安和憂慮

在巴黎,一群遊客正和寒天對抗,等待進入巴黎聖母院。有旅遊公司表示,襲擊過後,旅遊的預訂沒有大跌。但就算是再強化的安全措施,也不能消除遊客心中一些令人不安的感覺。一名來自義大利的少女和她母親來巴黎旅遊,她表示心裡有少許的不安,"但巴黎實在太漂亮了,很難叫人不來。"

現居加拿大的法國人法弗爾(Madeleine Favre)表示,"(恐襲)這樣的事情在哪裡都可以發生"。提到加拿大國會去年10月發生的槍擊案時,她補充說:"這只是恐怖主義,跟伊斯蘭教沒有關係。不過,我們現在不得不與之共存。"來自西班牙、在法國居住了50年的蘇艾勒斯(Josefa Suárez)卻不認同這觀點。"這些人(移居法國的穆斯林)沒有教養,他們寵壞了孩子。政府必須要降低他們的出生率,然後教育他們。"

受訪者蘇艾勒斯認為移居法國的穆斯林人寵壞了孩子圖片來源: DW/E. Bryant

動蕩之年

巴黎不是第一次感到受威脅。90年代阿爾及尼亞內戰的時候,作為前殖民國家的法國不斷遭到阿爾及尼亞伊斯蘭軍事組織(Armed Islamic Group of Algeria)襲擊。10年之後,騷亂在巴黎一些社會弱勢社群當中爆發,政府在那兒看見了極端主義的溫床。

跟2005年的時候一樣,政府現在開始了一連串的應對措施。除了派1萬軍人駐守全國高度危險的地區,政府亦在學校教授世俗以及共和的價值觀。巴黎一家學校的教師絲菲伊(Sylvie)認為針對教育的做法非常正確,以教導孩子寬容以及尊重他人。她同時提到了網路上流傳的極端主義資訊。"我們必須教導孩子們如何處理他們可得到的訊息。"

雖然政府大力安撫,但猶太人阿特蘭(Herve Atlan)認為,襲擊只證實了巴黎不再是一個可讓人安然度日的地方。2014年,7000名法國籍猶太人移居以色列,情況前所未見。移居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反猶太主義。

"政府說的很堂皇,說法國沒有猶太人就不是法國。但它們又什麼都不做" 阿特蘭說。他就住在1月初那被襲的猶太超市附近。"我們每個人都在討論移民,但我們同時又心繫這片土地。"

巴黎猶太人社區圖片來源: DW/E. Bryant

不止是猶太人,就算是穆斯林也感受到威脅。法塔赫(Abdel Fatah)是一名虔誠的穆斯林,臉上留著鬍子。"伊斯蘭恐懼症是一個問題,只要看人們用什麼眼光看我們就知道了。"

「《沙爾利周刊》須繼續下去」

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沙爾利周刊》遭血洗後一周,編輯部發行了充滿挑釁性的"倖存者特刊",封面上印著先知穆罕默德的卡通。就是因為類似的卡通,謝裡夫及賽義德兩兄弟射殺了幾位漫畫家。這一期的特刊總發行量達到7百萬份,雜誌的訂閱者自此由1萬上升至20萬。

休刊幾周過後,新一期的《沙爾利周刊》將會在2月25日發行--不過可能沒有穆罕默德的卡通。他們的其中一名讀者表達了心聲:"我們要讓《沙爾利周刊》知道,它們的使命必須繼續下去:告知我們、引我們發笑、去褻瀆、去掉神秘色彩。我不總是同意它們所做的事,但我相信,它們現在需要我們所有人的支持。"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