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EU Handelskammer China

2011年9月8日

中國市場雖然對歐洲企業越來越重要,但同時中國的歧視性措施以及官僚主義卻是雙邊貿易領域的障礙。歐盟在華商會代表了約1600家歐洲企業。他們在今年度的建議報告中批評了中國關閉市場的做法。

Liebe Kollegen, anbei zwei Bilder VW in Beijing, China Audi in Beijing, China das ich vor kurzem in Peking aufgenommen habe, möchte ich dringend im System gestellt haben. Das Recht zur Online-Verwendung übertrage ich hiermit der DW. Besten Dank und Gruß! LiQi Qi Li - Redakteur Deutsche Welle - Online Chinesisch Tel.: 0049-228-4292179 Handy: 0049-170-2760288 Email: qi.li@dw-world.de
奧迪在京工廠圖片來源: DW

歐盟在華商會抱怨說,在某些領域比如汽車製造業,外國公司只能通過合資形式才能進入中國市場。這一點對德國汽車界而言尤其是一種障礙。該商會主席庫齊諾(Davide Cucino)擔心,這一領域的封閉現象會進一步加劇。他說:"以新型電動汽車為例,股份佔有額方面的限制不僅針對汽車生產商,同時也將對配件商有效。"

他說,在金融、訊息技術以及建築領域,不僅都有類似的限制,而且那裡的情形近乎荒謬:"只有拿出證明,證實在中國完成過項目的建築公司,才能得到建築許可。荒謬的地方在於,只有先拿到許可,才能在中國展開項目。"

特別令歐洲人失望的地方在於:在新的5年計劃出台時,他們希望,中國為整合經濟,會對高科技、環保技術有更多需求以及更多地關注持續性問題,而歐洲正好可以為此提供最佳產品以及知識。但現在他們看到的卻是,中國政府為外國投資出台了新的規定,制定了新的限制手段。

"在這套規定中,有對合資企業的新規定,在創新科技以及高科技投資方面也有諸多問題。我們的印象是,企業被迫進行技術轉讓。我們並不籠統反對技術轉讓,但它應該在自願的基礎上。"

歐盟在華商會主席還說,在公開招標領域,過去一年來沒有發生很大變化。在中國經濟總量中佔五分之一的公共行業市場,幾乎排除了外國企業。不過,歐洲人仍然繼續呼籲,要求與中國企業同等對待。他們認為,歐洲市場對中國產品是開放的,正因如此,中國對歐洲企業的限制便顯得太不合時宜了。

 

作者:Ruth Kirchner  編譯:李魚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