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布希接待胡錦濤:不失距離感的歡迎

2006年4月17日

華盛頓與北京之間似乎無「爭」不歡,中美外交大使只在一件事情上不謀而合,那便是不要隨便說「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首次訪美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爭議性。中國方面堅持稱胡主席的美國之行為國事訪問,而美國方面卻不想過分拔高調子。4月20日,布希雖然將以三軍儀仗隊的儀式熱烈歡迎中國客人,但首次抵達白宮的胡錦濤卻不會受到與其身份相符的國宴級禮遇。

永遠隔著一段圖片來源: AP

伊朗問題、朝核危機、世界貿易爭端……看上去,中美高峰會晤議題無不事關全球發展戰略,但據《紐約時報》援引白宮消息,「會議記錄80%的內容都是事先演練好的。」同1997年克林頓特設國宴盛情款待江澤民相比,布希對胡錦濤的態度明顯帶有一種疏離。

形式上的爭紛其實也是華盛頓對華矛盾姿態的一種投影。超級大國美利堅一方面對中國經濟的振興、全球化轉型表示歡迎,並把中國看作是參與解決朝核、中東危機的潛在夥伴,然而另一方面,華盛頓也暗暗擔心自己面對的將是一個政治經濟上的強有力的對手。

美國憂心忡忡地關注中國如何迅速在非洲和南美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現在,擺平新一輪危機又成為當務之急,美國希望盡快瓦解德黑蘭核計劃,取得中國的支持,尤其是在世界貿易問題上。在談到美中貿易逆差、中國商標和科技侵權案,以及人民幣匯率問題時布希曾說:「我們期待著中方的更多參與。」

在北京看來,「國事訪問」也許更是一種訊號,其實質內容倒在其次。如果能夠得到世界超級大國的最高禮儀接待, 2003年上任的胡錦濤更能彰顯其泱泱大國領導人的權威。至此,胡的外交表現不僅只令美國人猜測「Who』s Hu? 」另外,就胡錦濤最關心的台灣問題,中國急需美國的表態,將一直有台獨傾向的陳水扁逼進死角。作為回報,布希希望中國多向伊朗施加壓力,至少不要阻止聯合國的制裁計劃。

為了給胡錦濤本周二開始的的四日訪美日程打好前站,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早先率領200人的商貿代表團周游美國,簽署160億美元的訂單,其中包括採購80架波音飛機的龐大框架協議。這份厚重的外交禮單來的恰是時候,目的在於安撫美國國會對美中巨額貿易逆差、大量工作崗位流失的焦慮,平息國會議員強烈要求採取貿易保護措施的聲浪。中美商貿官員還就開放中國通訊、醫療器械市場,加強打擊盜版現象展開了討論。

胡錦濤訪美前夕,北京還主動向梵蒂岡、西藏流亡領袖示好,並借杭州召開世界佛教論壇之機,先入為主地傳播和諧之音,掩蓋外界對中國宗教政策的批評。不過,中國的這番良苦用心恐怕收效甚微。《華盛頓郵報》對中國所扮演的「積極的全球化角色」表示懷疑,並警告說,美中之間的這種「虛弱的戰略聯盟」既不能解除朝核危機,也不能緩解達爾富爾地區衝突。布希本人也因為忽視北京的民主及人權缺乏,對華政策過軟而遭受來自國會方面的日益增強的壓力。雖然布希刻意保持距離,不設國宴款待中國客人,也終將於事無補。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