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布林肯喊話盟友:團結就是力量

2021年6月25日

正在歐洲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接受德國電視一台採訪時嘗試打消德國人對「美國回來了」說法的疑慮。他還表示,美國並不是要阻止中國或者限制中國的行動空間,而是維護美國和德國這麼多年來共同致力於實現的自由和開放的國際體系。

布林肯再次重申美國在世界上找不到「比德國更好的夥伴和朋友」。
布林肯再次重申美國在世界上找不到「比德國更好的夥伴和朋友」。圖片來源: Thomas Imo/photothek/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訪問德國期間接受了德國電視一台每日新聞訪談節目(tagesthemen-Interview)的專訪。在接受採訪時,布林肯再次重申美國在世界上找不到「比德國更好的夥伴和朋友」。不過提問的記者說,歐洲人擔心拜登在任的4年可能只是美國政壇的一個例外,4年後美國又會組建一個民粹政府,這如何能不讓德國人聽到「美國回來了」的說法感到遲疑呢?布林肯回答說,他並沒有覺得德國人猶豫遲疑。他例舉在剛剛結束的G7峰會上,美國、德國以及其它盟友國家在捐贈新冠疫苗、停止資助火力發電以及向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加大投資基礎建設等方面都立刻達成了一致。他強調說:「如果我們可以成功地共同證明民主國家能夠真正改善人民的生活,解決人民的憂慮和需求,那麼民主制度也將得到人民的長久支持。」

記者追問到,在多邊主義問題上,歐洲和美國並不存在認知差別。但是在涉及到中國問題時,美國想把G7國家都拉攏到自己一邊,共同以更強硬的方式對抗中國。德國雖然認為中國是日益增加的挑戰,但是德國希望與中國之間盡可能少的發生對抗衝突。就此而看,德國和美國在涉華問題上存在差異。

布林肯解釋說:「必須指出的是,我們並不是要阻止中國。我們並不尋求限制中國的行動空間。我們正在尋求的是維護美國和德國這麼多年來共同致力於實現的自由和開放的國際體系。如果有人想動搖它——無論是中國還是任何其他國家——我們都會站出來捍衛這一體系。」

然後他又強調說,美德之間在行動方式上存在戰術分歧。「但過去幾周雙方事實上已經開始相互接近,」布林肯說,「2018年七國集團最後的公報中甚至沒有提到中國。北約在2010年制定其戰略時,中國還不成為議題。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中國是一個挑戰。但我們也承認,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是複雜的。」

記者追問布林肯美國和德國在對華關係上究竟有怎樣的不同。布林肯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他只是說,儘管存在差別,但是德美兩國都看到,在對華關係上,有些方面中國和德美兩國之間是對手關係,有些是競爭關係,但也有些方面是合作關係。他說:「不管怎麼說,如果我們一起行動應對中國,我們的情況會更好。我認為這一點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拜登:我和習近平不是老朋友 只是工作關係

00:5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記者回應說:「可是美國的態度還是『美國優先』,不是嗎?美國沒有和北約盟國仔細協商就下令從阿富汗撤軍。而且美國現在還在向歐洲的鋼鐵和鋁徵收懲罰性關稅。中國是另一個例子。所以美國做什麼事,德國才會如此猶豫要不要一起做呀。」

布林肯回答說:「我花了好幾周的時間和我們的夥伴、盟友展開了各種各樣的討論。我們說:這是我們的設想,你們怎麼看?好吧,我承認,我們的決定不都和盟友的意見一致,但是我真心認為,我們和盟友進行了真誠的協商。然後我們才做出了決定。而且廣泛來說,我真的認為我們和盟友是認真協商的。」

接著記者又問到:「您的外交政策基於的信念是:自由民主和獨裁專制正處在競爭之中。但是最大的危險不是來自於非自由強國的威脅,而是來自於內部的極端化、民粹化、訊息缺失以及對特別是美國社會的內部的不信任感。」

布林肯對這一判斷表示贊同,但他強調說:「如果民主國家和專制國家之間存在這樣的較量——我們認為這是存在的——那麼我們只有從我們自家門口開始,才能贏得這場較量:通過加強民主,使其更具有抵抗能力。如果我們想為國民帶來真正的改善,那我們就要開始行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讓自己的國民受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投入是如此的重要。這不是要阻攔別人前進,而是要讓我們自己走得更快。這一切最好是從自家開始。」

最後記者問,美國和德國在北溪2號項目上存在分歧。而美國現在表示不會再對德國祭出新的制裁,那麼美國期待德國拿出什麼樣的回報呢?

布林肯回答說,最重要的是確保俄羅斯不能利用這條管線向其它國家施壓,不能讓俄羅斯將這條管線作為打擊烏克蘭以及東歐其它國家、乃至歐洲的武器。他說,因為這條天然氣輸氣管線會繼續加大(歐洲)對俄羅斯油氣的依賴性。他說,希望未來幾周通過各方的密切合作就可以達成一致,得到解決方案。

梅克爾談拜登時代德美關係

01:3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Tagesschau)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