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希特勒也這樣干過」

2002年9月21日

德國女司法部長格梅林一句可能的口誤不但有可能斷送了自己的仕途,搞得不好還會斷送了社民黨在最後一米大選沖刺中的微弱領先。為了平息白宮的憤怒,施羅德已經致函布希做出解釋和道歉。

格梅林在柏林舌戰群記圖片來源: AP

如果不是因為格梅林、布希和希特勒這三個名字在大選前夕奇妙地被聯繫在了一起,大部分德國人都不知道德國南部著名大學城圖平根地方小報叫做「施瓦本日報」。這家小報在星期四(9月19日)揭露說,司法部長格梅林女士在與施瓦本老家的工會幹部們座談時說,布希是在「用戰爭威脅來轉移國內對政治問題的視線,希特勒當初也是這樣做的 」。

一言可以毀黨

在大選的決賽中,有意也好,口誤也好,任何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言論都可能被對手抓住拿來大做文章。「一言可以興邦」,這一現象常常被認為是獨裁體制的罪惡,而現在人們看到,在民主國家,「一言也可以毀黨」。

昨晚聯盟黨柏林競選閉幕集會上,總理候選人斯托伊貝爾簡直是聲淚俱下地控訴格梅林如何傷了美國朋友的心,並痛心疾首地要求「這個女人必須要引咎辭職」。在與社民黨的競選交鋒中,斯托伊貝爾不厭其煩地強調美國對德國如何恩情深重,德國與美國的友誼如何神聖不可褻瀆。

據報導說,美國總統布希對德國司法部長把他對伊拉克的政治策略同希特勒的做法相提並論感到很氣憤。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對此表示了憤怒,國家安全顧問賴斯認為德美之間的氣氛受到了「毒害」,兩國關係目前有些讓人不快,德國人「說了一些出格的話」。

越是臨近大選,德國民意調查越是有力於執政的社民黨,分析家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施羅德明確表示反對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而反對黨聯盟黨在伊拉克問題上態度含混矛盾,除了指責施羅德讓美國朋友寒心外,提不出更有說服力的理由來贏得民意。

挺住兩天就是勝利

離大選還有兩天,施羅德當然不會讓自己陣營內的一次「意外事故」影響大選局勢,他一面向「親愛的喬治」致函道歉,一面急令格梅林「火速進京」,在柏林為搶大選新聞都紅了眼的記者們「給個說法」。人們無從知道施羅德到底給了自己的高級內閣部長什麼諭旨,但是可以預料,施羅德肯定是指示格梅林死活不認帳,咬牙挺住兩天就是勝利,哪怕是大選後格梅林因為公開撒謊而落得個為世人不齒的下場。入了黨,就要把黨的利益看得高於自己的個人名譽。

果然,格梅林用了一個小時來為她的一句話做註解。她矢口否認說過任何錯話,堅持說她沒有把布希和希特勒相提並論。她說,她的話被那些沒見過大世面的地方小報記者誤解了,她非常看重德美友誼,絕不會把一個民主國家的總統與納粹相提並論。她說這一風波是一次骯髒的選戰誣陷,她絕對不會為此事而辭職。格梅林的立場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辭職,就意味著承認犯了錯誤;辭職,就會動搖社民黨選民的信心。今年六月份時「圖片報」發起的揭醜運動導致了國防部長沙平的辭職,那時社民黨的選民支持率下降到了谷底。

德國政壇:納粹總被拿來做比較

在德國政壇,因把納粹拿來做比較而導致的政治風波屢見不鮮,僅舉幾例如下:

1986年,總理柯爾說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善於搞公關,納粹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在這方面也是個專家;

1999年,巴伐利亞州經濟部長魏斯豪伊在一次會談中將政府的徹底退出核能計劃與納粹相比較,說當年希特勒也想徹底解決猶太人問題,結果是12年後自己被解決了;

2001年2月,黑森州的自民黨成員將綠黨的外長菲舍爾比作是「新納粹」;

2001年3月,綠黨的環境部長特裡汀說,基民盟的禿頭總幹事長邁耶爾不僅有新納粹的思想,長得也跟「光頭黨」差不多;

2002年4月,北萊法州綠黨州議會議員、敘利亞裔的卡爾斯利批評以色列使用的是納粹方法。隨後,他轉而加入自民黨,並得到該州自民黨主席默勒曼庇護,掀起德國猶太人與自民黨的「反猶」爭端;

2002年5月,默勒曼批評德國猶太人中心理事會副主席、基民盟的弗裡德曼狹隘、好鬥,助長了德國的反猶情緒;默勒曼在隨後的爭端中還批評以色列沙龍政府推行戰爭政策;

2002年7月,基社盟要員格羅斯對記者說,社民黨在大選前推出哈茨就業市場改革委員會,就像當年納粹在失敗前匆匆搞出R2導彈來挽救自己的命運;

2002年8月,前總理柯爾在議會餐廳對小圈子裡的人說,現議長蒂爾澤是納粹時代議長戈林之後最糟糕的議長。這句話正好被臨桌的兩個「明鏡周刊」記者聽到。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