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希臘又有救了

2012年11月27日

歐元集團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兩次嘗試為援助希臘制定長遠的計劃,但都無果而終。這一次,希臘人終於可以松一口氣了。他們將再次獲得數百億歐元援助資金。

ILLUSTRATION: Euro-Geldscheine fallen am Donnerstag (26.01.2012) auf eine griechische Fahne. In Athen wird intensiv nach Wegen zur Rettung Griechenlands vom finanziellen Untergang gesucht. Bankiers und Finanzexperten treffen sich mit der Regierung auf der Suche nach einem Schuldenschnitt. Foto: Oliver Berg dpa/lnw (zu dpa 0402 vom 26.01.2012)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經過長達數周拉鋸戰,國際出資方終於達成一致,決定向希臘放行下一筆數百億歐元的援助資金。除此以外,希臘還將受益於一系列扶持性政策,以降低其債務重壓。

當地時間本周二凌晨,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在長達12小時的馬拉松式談判結束後表示:"新的協議將緩解市場的不安情緒,增強人們對歐洲和希臘的信任。"國際出資方達成基本共識,為救助希臘的近440億歐元資金打開放行的綠燈,其中344億歐元將於今年年底前兌現,以此避免希臘不至破產。

各方為了達成這一協議曾舉行過三輪會談,最後不得不挑燈夜戰。但是和上周以失敗告終的會議相比,本次與會者臉上的黑眼圈沒有那麼明顯,更多的是他們輕鬆的表情。歐元集團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在隨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充滿激情的表示,這裡關係到的不僅僅是金錢,達成的一致是"向希臘人民以及整個歐元區承諾一個更好的未來"。歐盟貨幣事務專員雷恩(Olli Rehn)補充說,歐元區通過了一個"只能贏,不能輸"的信譽測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主張減免希臘債務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暫不減免債務

為了減輕希臘的債務負擔,歐元國家做出了一系列決定,其中包括降息、延長貸款期限以及將希臘債券的利潤返還給希臘政府。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提出的、讓公共債權人減免希臘債務的建議並沒有得到歐洲各國的贊同,尤其是德國。財政部長朔依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在抵達布魯塞爾的時候對這一建議表現出強烈反對。他表示,歐元區國家已經為希臘提供擔保:"如果同時減免債務,我們便不能提供上述擔保"。他說,媒體將其稱為"典型的德國問題"是"錯誤的",因為"所有歐元國家都這樣認為。"。儘管如此,拉加德最後還是表示滿意。她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乎的是一個能令人承受的債務總量。為此,"歐元國家應該採取必要的行動"。拉加德最後總結指出:"可以說,這一目標已經達到。"

雄心勃勃的減債計劃

通過減輕債務的行動,加上希臘付出的改革努力,出資方預計該國的債務總額將於2016年到達頂峰,在2020年回落至國內生產總值的124%,並於2022年明顯降到110%以下。一般來說,120%的負債率是剛好可以接受的上限,但這仍然比歐盟穩定和增長公約規定的最高上限高出一倍。從2020到2022的兩年時間裡,大幅度縮減債務的計劃顯得雄心勃勃,但由於時間跨度大,並無法作出準確地估算。特別是希臘過去幾年一直走下坡路的經濟狀況,讓人無法作出一個跨越10年的預計。從朔依布勒的言語中也可以看出,財政部長們對自己提出的計劃信心不足。他表示:"如果需要,我們會繼續商議如何減少整體債務"。批評人士指出,總有一天納稅人還是會為此掏腰包,他們說,朔依布勒希望,等到明月9月份的聯邦議院選舉結束後,這一天才會到來。

德國政府打算等明年大選過去後再說減免希臘債務的問題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終於有人表揚希臘

無論如何,各國部長都對希臘在改革以及節約上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贊賞。奧地利財政部長費科特(Maria Fekter)之前曾多次向希臘發表刻薄的評論,現在她也得承認:"希臘已經非常努力,我們目前沒有什麼好指責的"。但是,看起來她對眼前的太平還是不太信任,並指出"有必要伴以監督機制。不僅僅是在財政支出方面,在結構改革方面也應同樣如此"。朔依布勒認為,他現在可以坦然的將這份協議遞交至德國聯邦議院。後者必須就此進行表決,其他歐元區國家的議會也是如此。所有的這一切完成後,希臘終於可以在今年12月中旬獲得最新一批援助款項。

作者:Christoph Hasselbach/(dpa) 編譯:任琛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