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帶著鐐銬跳舞」

採訪記者:謝菲2008年1月1日

面對「2008奧運年」,中國政府力爭在世人面前樹立一個開放、自信、自由的大國形象。從去年1月1日起到今年10月17日,中國政府承諾向外國駐華記者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採訪環境。從中國政府做出承諾到現在整整一年過去了,「人權觀察」以及「記者無疆界」等組織指責中國並沒有完全兌現諾言。就中國新聞狀況以及未來前景,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原「冰點周刊」主編,傳媒界資深人士李大同。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國政府承諾給外國駐華記者更多的報導自由度。但是據一些人權組織的報告顯示,還是有官方或是警方干涉阻撓記者工作的事件發生。我們是不是可以說,中國政府沒有信守承諾?

李大同:其實這個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從制度上而言,這是一項進步。在體制上給予外國駐華記者採訪上的自由,由中央政府國務院制定這樣一個政策,這當然是一種歷史性的進步。但是中國社會的情況不可能由於一項推出政策就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是不可能的。從過去一年來看,對這項政策執行的情況來看,一般而言,在北京比較好,在外省和基層比較差。另外和採訪的題目也有很大關係。如果是來採訪一些有關中國社會的進展、進步,經濟的發展等等,被採訪的對象就會比較配合。如果你去採訪中國當局不喜歡的一些事件,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會有各種各樣的阻攔,甚至比較粗暴的行為也有發生。

德國之聲:如果許諾給外國記者採訪自由,還要按照題目區別對待,這還能被理解為「自由」嗎?

李大同:實際上,我覺得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曾經跟外國媒體的同行講,你們受到的待遇實際上是中國中央媒體的待遇。因為中國的,北京的中央媒體下到地方去採訪新聞事件,也是受到圍追堵截。沒有人會配合你。這實際是正在一個進步的過程當中。我是這樣看的。

外國媒體駐華記者抗議無言論自由的北京奧運會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您剛才提到了在實現新聞自由上北京做得好一點,地方以及基層稍差。這個新聞媒體自由的意識是不是在中國還沒有普及?

李大同:這個問題也是以不同程度存在的。一般而言是在知識界,中國的知識分子對外國記者的採訪還是適應程度很高的。但是一般的老百姓,他不光是接受外國記者的採訪,你在電視上看,他們接受中國媒體的採訪也是一大堆的套話。但是也有不同的情況,比如上訪的群眾,對外國媒體就會非常配合。總體說來,對媒體採訪的這種應對實際上情況差別很大。雖然給了外國記者採訪的自由,但是中國的比如說黨政幹部實際上沒有給中國的官方人員被採訪的自由,有各種各樣的黨政紀律的限制。老百姓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培育。

德國之聲:2008北京奧運對中國實現新聞自由來說是不是一個大好機會?或者說,奧運結束之後情況會不會又恢復到以前?

李大同:就對外國記者的採訪體制而言,我覺得不可逆了。中國不可能說,奧運會開完以後我又恢復到以前那種管制制度。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說開完奧運會,中國的新聞自由就會有天翻地覆的進步,我看也不會。因為新聞自由是和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直接相關的,在政治體制上沒有根本變革的情況下,完全實現新聞自由是不可能的。

「黑板報」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我們剛才一直談的是對外國記者放寬新聞管制,那麼中國的新聞工作者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

李大同:中國的新聞工作者,形象一點說,仍然是在「帶著鐐銬跳舞」,就是在各種限制下盡量做自己的發揮。在過去一年裡,應該說是還不錯。雖然由於十七大的召開,管制力度前所未有,但是去年中國的新聞媒體仍然有許多上佳的表現。比如說「炎黃春秋」刊發了謝韜先生討論國家政治體制和發展方向的文章。也包括中國媒體自主的就重慶釘子戶的報導,以及山西「黑煤窯」事件的揭發。這些都是做得不錯的。尤其是廣東的媒體,「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報」在言論的大膽和尖銳程度上保持了一貫的風格。最近有一個調查,中國幾十家傳媒的負責人對過去一年新聞自由空間的判斷,大概50%的人認為差不多,既沒有擴大,也沒有縮小。這就是現狀。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