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013年諾貝爾物理獎揭曉

2013年10月8日

約半個世紀前,當時年輕的科學家希格斯和恩格勒就預測出"希格斯波色子"的存在,時隔多年後,這個理論終於被科研機構證實,兩人也因為做出正確預測而獲得了2013年諾貝爾物理獎。

File picture of British physicist Peter Higgs (R) talking to Belgium physicist Francois Englert before a scientific seminar to deliver the latest update in the search for the Higgs boson at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CERN) in Meyrin near Geneva July 4, 2012. Britain's Peter Higgs and Belgium's Francois Englert won the 2013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for predict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Higgs boson - the particle key to explaining why elementary matter has mass - the award-giving body said October 8, 2013. Picture taken July 4, 2012. REUTERS/Denis Balibouse/Files (SWITZERLAND - Tags: SCIENCE TECHNOLOGY)
恩格勒(左)同希格斯(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典皇家科學院本周二(10月8日)宣佈,英國科學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和比利時科學家朗索瓦‧恩格勒(François Englert)兩人獨立發展的理論是構成"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核心部分。"去年,歐洲核子中心(Cern)的實驗終於證明了"希格斯波色子"的存在。因為該粒子對宇宙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也被稱為"上帝粒子"。

半個世紀的尋找

今年已84歲高齡的希格斯和80歲高齡的恩格勒獲獎理由是他們"理論性發現一種機制,這個發現有助於人類對亞原子粒子起源的瞭解。" 簡單的說,"上帝粒子"可以幫助人們解析,為何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粒子會有品質。恩格勒現在是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名譽教授,他曾與在2011年逝世的同事羅伯特‧布洛特(Robert Brout)率先提出這種理論設想。60年代中期,希格斯的理論對此作出補充,預言出以他名字命名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希格斯在歐洲核子中心的實驗隧道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2012年,該理論被歐洲核子中心利用粒子加速器證實。該機構在日內瓦附近建造了一個約27公里長的環形隧道,在隧道裡的對撞機中,讓質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互碰撞。

歐洲核子中心德國籍負責人霍爾(Rolf Heuer)為希格斯和恩格勒獲得諾貝爾獎項感到驕傲,他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去年對希格斯玻色子的證實,是數十年來全球科研人員投入精力達到的最高成就。"

希格斯獲悉得獎消息後"高興不已。"根據他曾擔任教授的愛丁堡大學公佈的一份聲明,他也祝賀"所有那些在發現新粒子過程中做出貢獻的人們。"他還希望,這個諾貝爾獎能夠能有助於提高對基礎學術研究價值的認識。

2007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布魯塞爾的新聞發布會上,另一位獎項得主恩格勒表示,得到這種肯定當然很高興,不過他也同時表示遺憾:"可惜我的同事和一生的摯友布洛特不能在場和我一起分享這個獎項。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獎金為800萬瑞典克朗(約92.5萬歐元),獲獎的兩位科學家將平分此金額。今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定於12月10日舉行。

資料來源:法新社 編譯:文木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