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廖亦武在柏林:"當靈魂從洞裡出來的時候"

2010年9月21日

對中國異議人士和作家、詩人廖亦武來說,能夠自由地敘述自己的故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上周三,廖亦武抵達柏林,開始了他為期6周的獎學金生活。他在柏林文化之家的朗誦會幾乎座無虛席。

廖亦武在台上圖片來源: DW/N. Wojcik

15次申請後的奇跡

廖亦武穿著一件白色的長袖布襯衫、一條土色的褲子站在台上。手裡拿著一個發音盒,目光注視著台下。柏林文化之家的劇院廳裡,票子幾乎全部售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說任何話,朗讀以無言的音響開始。

幾乎座無虛席圖片來源: DW/N. Wojcik

這幾乎是奇跡了。在過去幾年裡,廖亦武15次遞交出境申請,每一次都遭到拒絕,其中包括2009年他被正式邀請前往法蘭克福書展那次。但今年終於成功了:在今年的柏林國際文學節期間,這位中國作家首次得以出境。在此之前,這名現年52歲的男子還沒有出過國門。

他是這麼說的:"我今天終於來到這個地方,完全就像做夢一樣。現在我睡眠等各個方面還沒有完全調整好,過一段時間,調整過來後,我就會跟這裡更多的人有些交流,通過他們的表情,通過他們的眼睛,雖然語言不會,但是我,相信憑著作家的直覺,會瞭解很多。我也希望能夠自由地回去,能夠順利地回到中國。"

"是否有時間一展笑容"

德國朗誦者朗讀著廖亦武的"古拉格情歌"(譯者從德語譯成中文):

"古拉歌情歌

死囚談論死亡

星星的帳蓬,布滿彈孔的頭顱,

在我們的頭顱裡我們談論死亡,

在永恆的霓虹燈管裡我們談論死亡,

我們是跪著去,還是站著,

子彈從背後射入,還是從腦後,

劊子手是否是個好槍手,

汁液會噴向何方,

當靈魂從洞裡出來的時候,是否有時間一展笑容。"

廖亦武在新聞會上圖片來源: DW

就是諸如此類的詩歌,使廖亦武在中國成為被禁的詩人。並非一直如此:80年代的時候,廖亦武被視為中國最著名的年輕詩人之一,經常在重要的文學刊物上發表作品。1989年天安門廣場事件成了廖亦武生命的轉折點。由於"大屠殺"一詩,他被關了4年監獄,他的作品從此列入中國禁止的文學作品的黑名單。

在底層賣藝

監獄裡那些年對廖亦武有深刻的影響。一名老和尚教會了他吹笛子。在監獄裡,他遇到了如他所說的社會底層的人。這些"相逢"激勵他後來寫下了採訪集"社會底層採訪錄"。他說:

"1989年之後,幾乎這些人的生活也是我的一種生活。我和他們成天在一起。從坐牢一直到從牢裡面出來。在底層賣了那麼久的藝。"

"我覺得我是一個挺蠢的人"

廖亦武答記者問圖片來源: DW/N. Wojcik

在"社會底層採訪錄"裡,廖亦武採訪了掃廁所者、妓女、以前的政治犯,或者街頭藝術家。這本書至今在台灣,並以德語和英語出版了。這本採訪錄在中國是禁書,但是一如廖亦武所述,在民間流傳著。廖亦武鎮定地敘述著中國當局多年來對他的刁難,"我覺得美的,中國官方覺得醜,而我覺得醜的,他們反而覺得那種大集體的東西非常美。這是審美上的一種差別。我覺得,我這兒是沒有限制的。要不我不會十幾年來始終爭取出國的權利。這次的成功,在我來看,也是很多年,很多次的積累,如果我真的懂得你剛才提的那些問題的話,我就不會這麼一次一次地碰壁。我覺得,我是一個挺蠢的人,從某個程度上說。"

在新聞會上,一名記者問作家,他有沒有在德國也受到監視的感覺。廖亦武擺了擺手,他說,他首先是一名作家,他首先必須要考慮寫作的事,而不需要去關心他是否受到監視。

作者:Nadine Woycik 編譯:平心

責編:韓明芳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