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建議:告別沒有大考的日子

2003年4月3日

德國中小學生在30多個工業國參加的水準測試裡排名倒數,人們這才如夢初醒。德國沒有高考,也沒有重點中學。全國沒有統一的考試機制。如今,反省之餘有人建議開始「上緊箍咒」了。

圖片來源: Bilderbox

很多人認為,德國沒有一套全國統一的教學標準,難以使中小學教學水準得到客觀的考察,總體教育品質在滑坡,而大家還毫無察覺。直到德國學生在國際測試中落了後,才如夢初醒。

德國的教育是各聯邦州的內部事務,在聯邦總的框架下,各州有權自主決定。德國其實並不是沒有教學標準,每個州的文化部都給學校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規定了課程的內容,進度。但問題是,教學大綱雖然規定了該教什麼,甚至如何教,卻沒有測試教學效果的統一考察機制。

沒有大考,沒有壓力?

由於德國沒有高考和升學競爭,也沒有重點學校,學校和學生較少學習壓力。而小學畢業和中學初級階段也沒有規定結業考試,因此缺乏比較和競爭。

波昂羅伯特-魏茨勒職業中學校長賽維林女士建議所有中學10年級都進行一次考試,她認為,引入階段考試是建立標準的一個重要手段。

上個月,德國教育部的一份專家報告提出了建立統一教學水準標準的具體建議。按照這份報告的設想,課堂教學的基礎不應該再是冗長煩瑣的教學計劃,而是簡明扼要的所謂「能力標準」。即標準不是規定哪堂課應該講什麼,而是這堂課要達到的效果是什麼,這堂課後學生應該學會什麼。

不搞排行榜

標準有高低難易,拿閱讀來說,所有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要求是領會文章大意,更高的要求包括進一步理解、分析和評價。學校可以自己決定用什麼方式使學生達到標準的要求。而評估教學方法的任務則由一個獨立的代理機構來承擔。

這個機構將定期向每個學校通報對該校的考察鑑定,但不做橫向比較,不搞排名榜。專家報告認為,受到評估的應該是教學制度,而不是學生。評估結果既不應該體現在學生的成績單上,也不應該作為升學的參考指標。

賽維林校長認為,由於德國各種類型的中等學校體制不同,統一考試不能一刀切,畢竟,文理中學學生的水準總是比初級中學學生要高些。所以應該區別對待。

各州教學品質不同

德國各州文化部長聯席會議在2001年就開始著手建立教學標準了。第一套標準,以小學的4年級和中學的9或10年級為切入點,將在2004年開始在全國推廣。某些聯邦州的官員反映,其實在反對黨基民盟-基社盟執政的許多州,早已開始實施類似的措施,但大多數社民黨執政的州則仍沒有動作。

巴伐利亞、巴符州等反對黨執政的南部州,教育水準比北部各州要高,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在學科測試中也再度被證明。而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統一的標準。許多學生有過這樣的經驗:從一個州轉學到另一個州,發現自己的成績一落千丈,有的甚至不得不留級。

老師評分的主觀性

教育部門希望建立統一教學標準的另一個原因是,時常有家長和學生反映,教師給學生評分時主觀性過大,而且缺乏透明度。有的家長甚至以此為由把學校和老師告上了法庭。

賽維林校長也承認,教師評分的主觀性是存在的。同樣一篇作文,這個老師給的分數可能是優,而另一個老師的評語可能是差。針對這一不足,有些學校試圖通過教師間的交流合作來改善情況。比如,幾個班級的老師佈置同一題目,讓學生寫報告,將各自班級的作業交換著批改,並比較得出的成績。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