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彭博社妥協未換中國當局「綠燈」

2013年12月4日

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到訪中國,彭博社一名記者準備參加卡梅倫和李克強的新聞發布會時遭拒。該社上海、北京記者站也遭突查,但不久前傳出對中國當局作出妥協的彭博社,在中國依然未獲「綠燈。」

Filmkamera
圖片來源: Fotolia/Bernd Libbach

(德國之聲中文網)就在媒體競相追訪正在中國訪問的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時,《紐約時報》12月4日報導,12月2日卡梅倫與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記者羅伯特.赫頓(Robert Hutton)希望參加該活動,遭到中國方面的拒絕,理由是"不適合參加"。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2月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就此事作出回應,他表示:"由於場地有限,必須首先滿足中國和英國記者的需要,然後才能盡量滿足其他國家記者的需要";他稱"這次新聞發布會的安排與以往沒有不同"。據英國《衛報》報導,卡梅倫辦公室稱在新聞發布會前一天獲悉赫頓被拒,隨後就此提出了抗議。卡梅倫與習近平共進晚餐後也向習提出該問題。但目前赫頓本人和彭博社都對此拒絕置評。

《紐約時報》曾於11月發出報導,指彭博社新聞主編溫克勒(Matt Winkler)自我審查,將一篇揭中國高層領導與中國首富王健林官商關係的文章槍斃;一周後,另一篇披露中國高官子女受聘於外國銀行的稿件也遭同樣命運。溫克勒對外否認是自我審查,稱稿件無法達到"發稿要求"。溫克勒10月末曾表示"發表敏感報導可能導致報社被趕出中國",他還以國際媒體在納粹德國時期自我審查以能在德國進行報導為例,來類比彭博社在中國的策略。11月19日,揭露內部自我審查一事的記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自己在推特上發文證實離職。11月,彭博社還曾打出招聘廣告,希望聘請一名維護與中國政府關係的代表駐北京工作。《紐約時報》認為,儘管如此,彭博社仍然在中國面臨阻礙。

卡梅倫與李克強的新聞發發布會,彭博社記者被拒圖片來源: Reuters

"這是集權政治的邏輯:惟恐習近平龍顏一怒"

2012年6月,彭博社發表一篇披露"習近平家族財富"的文章,其後,彭博旗下兩個網站在中國內陸被封(Bloomberg.com 和 Businessweek.com),該社駐京記者簽證也遇到困難,而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傅才德。2012年10月《紐約時報》也發出"溫家寶家族財產高達27億美元"的調查報導,隨即《紐約時報》的中英文網站在中國內陸同樣遭屏蔽,該報再未能獲得新的記者簽證。

中國當局早前亦有禁止媒體參加新聞發布會的先例,去年11月中國新當選的七常委與媒體見面會時,《紐約時報》和彭博社皆未獲得邀請。另據美國CNN旗下"金融財富"部落格周一報導,11月30日,有自稱警察的便衣對彭博社北京和上海辦公室進行了突擊檢查,要求員工向彭博社新聞主編傳話,要求他就不久前把中國政府與納粹政府類比的言論道歉。但外交部發言人洪磊稱:"一向根據法律法規來處理外國記者和外國媒體分支機構的問題"。彭博社同樣迴避置評此事。

中國知名作家野渡認為,彭博社記者被拒參加新聞發布會和該社辦公室被查,依然和彭博社報導習近平家族財富一事有關。他認為習近平現已是中共最高領導人,依據中國"政治邏輯",當局不可能將此一筆勾銷:"這不可能過去的,現在習近平在黨內的權柄是越來越大,就算習近平不吭聲,按照集權政權的硬性邏輯,下面的各部門關乎他的'小事'當作天大的事情來抓,惟恐龍顏一怒,這是集權政權的邏輯。"

野渡:他們惟恐習近平龍顏一怒.圖片來源: Reuters/Alexander Nemenov

"自我審查既喪失聲譽,還會失去市場"

野渡也表示自己關注到駐華海外媒體機構,或多或少的都在減少對中國的"敏感報導",類似彭博社新聞主管溫克勒的"擔憂敏感報導會使報社被趕出中國"的觀點大有人在,但海外媒體的自我審查,不可能換來中國當局的綠燈:"中國官方不可能因為他們(海外媒體)的自我審查而稍微鬆口,他們對所謂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媒體有天然的警惕,這是和他們的官帽子掛鉤的,沒人願意擔負這樣的'政治責任',寧可殺錯也不會放過。"

野渡認為,海外媒體應該堅守媒體底線和準則,只報導真實事件,而不是揣度政治背景、權衡利益後再進行"閹割式報導":"我們可以想見的是,在以後中國的民主轉型期,中國的重大新聞越來越多,如果進行自我審查,事實上既喪失了聲譽,也會失去以後的市場。"

作者:吳雨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