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彼德斯貝格阿富汗會議缺乏實質內容

2002年12月3日

第二屆阿富汗問題會議在德國波昂附近的彼德斯貝格山降下帷幕。整出戲的最精彩部分是策劃和組織,而內容則顯得貧乏。

彼德斯貝格山上的國賓館:兩次阿富汗會議都在這裡舉行圖片來源: AP

一年前在聯合國首次阿富汗問題會議上,經過曠日持久的激烈談判,各方終於達成了協議,該協議為阿富汗重返和平奠定了基礎。首次會談是由德國資助的,並給予了周密的組織安排。

現在要對會議結果進行評價,而這個結果並不平衡。顯然,外在的東西是積極的。德國方面的組織工作再度近乎完美。問題是會議究竟達成了什麼結果,對誰有利,對此的回答則顯然不那麼令人滿意。

會議並未涉及什麼新內容。阿富汗的問題已經是眾所周知。彼德斯貝格協議只取得有限的成果。因為卡爾扎伊總統領導的過渡政府的權力和影響力只侷限在首都喀布爾及其附近地區。此外,喀布爾相對的安全還是由外國人,即國際維和部隊的士兵來維持的。阿富汗各省仍處在前真主黨民兵首領,現在的游擊隊領袖和省長的控制之下。那裡仍是沖鋒槍的天下,到處充滿地方割據勢力的流血衝突,種植罌粟以及生產毒品。

卡爾扎伊總統以及本周一參加比得斯貝格會議的人對所有這些情況都是瞭解的。在首屆比得斯貝格阿富汗會議召開一年後,所取得的成果只是相對的,因為這只能在喀布爾看到。這一點聯邦外長菲舍爾不可能也不應該不知道。本次總結性會議的主題是「阿富汗的和平與穩定」。然而只有其它省份也像喀布爾那樣由一個合法的權力機構來完成解除武裝的任務,才能在阿富汗實現真正的和平與穩定。

阿富汗國際維和部隊不會接過這項任務。參與維和部隊的22國中沒有一個政府願意承擔由此帶來的風險。德國政府同樣如此。這在比得斯貝格會議上再次得到體現。那麼,究竟誰應該來完成在阿富汗其它地方解除武裝這一危險的任務呢?周一會議結束後,卡爾扎伊總統宣佈,應在美國和其它一些未提名國家的財政援助下建立起一支阿富汗國家軍隊。但聯邦外長菲舍爾告訴德國之聲記者說,德國將不參與這一行動。

不過,建立國家軍隊並不是一項新的計劃。美國早就提出過這樣的建議。因此,卡爾扎伊總統偏偏在國外,在比得斯貝格簽署創建國家軍隊的政令,確實有些令人驚訝。從這一點也顯示出,人們是在努力為第二屆比得斯貝格會議多少填充上一些實質性的內容。

其中也包括,阿富汗表示希望同所有周邊鄰國建立睦鄰友好關係。卡爾扎伊在比得斯貝格同這些國家的外長們進行了預備性的會談。而簽署有關文件的日期和地點則有意選擇在12月22日喀布爾。根據比得斯貝格會議做出的決議,去年的這個時候,卡爾扎伊出任阿富汗過渡政府總理。由此可見,第二屆比得斯貝格會議確實更具有象徵意義,而無實質的內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