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希望之星」到麻煩製造者—馬利基其人
2014年8月1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總理馬利基戀棧不走。這一點,至遲從昨夜(8月10日)起便完全清楚了。在電視講話中,他還宣佈,對國家總統馬蘇姆(Fuad Masum)提出違憲起訴,理由是,馬蘇姆未授權作為最大議會黨團候選人的他組建新內閣。
這位在伊拉克人口中佔多數的什葉派政治家被詬病系統性歧視遜尼派少數族群。在今年4月份的議會選舉中,他所在的達瓦黨得票率最高,但未獲得組建政府所需的足夠多數。儘管如此,如同一年半前一樣,他再度示強,堅不同意讓權。當時,伊拉克曾瀕臨內戰邊緣。什葉派和遜尼派武裝分子分別屠殺另一教派人士,伊拉克政界無能為力,政府分崩離析,尋找新總理的呼聲高漲。經數月爭執,什葉派、遜尼派及庫爾德人最終仍同意由什葉派人士馬利基繼續擔任總理。他被視為希望之星,被認為務實,能夠給國家帶來久違的和平。
躲避薩達姆的追捕
馬利基於1950年7月1日出生在凱爾巴拉以南一個小鎮的知識分子家庭,在歧視環境中成長。18歲上,他加入了反對派運動達瓦(意為「號召」)。該政治運動致力於實現什葉派的權利,反對佔統治地位的巴斯黨(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政權。日後的獨裁者薩達姆‧侯賽因即屬於該黨。1979年,薩達姆攫取政權,馬利基潛逃出境。薩達姆‧侯賽因對反對派人士展開無情清洗。1980年,馬利基被伊拉克司法當局缺席判處極刑。
馬利基在海外避難超過20年,避難國中就有敘利亞和伊朗。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推翻,馬利基返國,任伊拉克問責和司法委員會(去復興黨化委員會)副主席。該委員會的使命是,將所有薩達姆‧侯賽因的支持者清除出政府機構。在2005年一月的首次議會選舉後,馬利基擔任議會「安全與國防委員會」主席,一年後,他成為政府總理。
巨大許諾
上任時,馬利基十分樂觀。他稱,他和他的部長們都希望,新政府能帶領伊拉克走出這一極不尋常的和艱困的處境,新政府應超越族群之爭。他稱,內閣各部和內閣成員均非總理私產,總理不能因閣員的出身、種族或宗教信仰而加以濫用,總理「服務於全體伊拉克人民」。
馬利基提出了全國和解與對話「24點計劃」,以穩定國家局勢。根據這一計劃,政府機構將延攬遜尼派人士、什葉派民兵組織將被取締。執政初期,在美國駐軍的協助下,馬利基政府曾有效減少了國內暴力。然而,不久之後,暴力現象重又增加。
在2010的大選中,馬利基所在的政治聯盟「法治國家聯盟」不敵前總理阿拉維(Ijad Allawi)領導的競選聯盟,但馬利基不願讓位,並在長達9個月的權力真空後,成功組建由他領導的新政府。
演變為威權主義者
與此同時,馬利基身上的威權主義氣味日益濃厚。他讓本黨人士擔任各要害機構領導職位,他本人則兼任多個部長職務。形式上,伊拉克內閣是一個由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人士形成的混合政府,但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遜尼派人士被系統性地逐步削權。
在美軍於2011年全部撤走後,他不惜以暴力手段鎮壓要求改革的示威運動。和平的人權活動者被他稱為「自由的敵人」和「恐怖分子」。遜尼派副總理哈什米(Tarik al-Haschimi)因所謂「從事恐怖主義」受到通緝,被迫出逃。2013年4月,基爾庫克附近的哈維宰(Hawizah)地區有40多人被安全力量擊斃,當局稱死者是遜尼派恐怖分子,但並未提供死者的名字及其恐怖行為的細節。
為「伊斯蘭國」提供了溫床
對遜尼派人士的鎮壓以及什葉派同遜尼派穆斯林在國內的權力鬥爭為聖戰者組織「伊斯蘭國(IS)」迅速的大規模進軍提供了便利。今年1月以來,該組織武裝分子攻城略地,控制了伊拉克北部和西部的大片地區。今年6月,該組織攻佔了百萬人口城市摩蘇爾,並打算繼續向首都巴格達推進。
馬利基現在計劃發動軍事攻勢,擊退「伊斯蘭國」武裝分子。他似乎已是黔驢技窮,抱怨在有關「伊斯蘭國」節節推進的問題上接到「錯誤情報」,並稱有人搞陰謀。
美國政府曾一再要求馬利基組成確實包括遜尼派人士的全國團結政府,而馬利基本人在2006年宣誓就任總理時就曾許諾組成這樣的政府。
另據伊拉克電視台報導,該國高等法院今天裁決馬利基所在的政治聯盟是本屆議會的最大黨團,根據憲法,應獲組閣權。不過,高等法院當天即發表聲明,駁回了這一報導。
作者:Jennifer Fraczek 編譯:凝煉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