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未忘卻!民間首次公祭六四死難者

2013年4月3日

清明前夕,數位前八九民運參與者和民間知識分子,首次公祭「六四死難者」,他們認為因為國家抹殺這段歷史,這些時代理想者的靈魂無處安息。

A Chinese man stands alone to block a line of tanks heading east on Beijing's Cangan Blvd. in Tiananmen Square on June 5, 1989. The man, calling for an end to the recent violence and bloodshed against pro-democracy demonstrators, was pulled away by bystanders, and the tanks continued on their wa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rushed a student-led demonstration for democratic reform and against government corruption, killing hundreds, or perhaps thousands of demonstrators in the strongest anti-government protest since the 1949 revolution. Ironically, the name Tiananmen means "Gate of Heavenly Peace". (AP Photo/Jeff Widener)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清明前夕的4月1日,數位"八九民運"時期的參加者和民間學者安寧、陳衛、於世文、馬少方、胡石根、趙常青等人,在河北正定縣殯儀館銘德堂,舉行對"六四死難者"的悼念儀式,他們念出部分死難者的名字,並致公祭詞。這是"六四事件"發生24年後,中國大陸首次較大規模的民間公祭活動。

公祭詞中寫道:"'六四事件'中瘋狂的子彈、坦克奪去一批滿懷夢想和激情的年輕人的生命,這不僅是死難者家人的痛苦,亦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悲劇。24年中,國家從未公示死難者姓名和具體人數,也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公祭活動,更未給死難者家屬和公眾一個說法,這些死難者的靈魂無處安息。"

據悉,公祭活動發起人陳衛和於世文,在"八九民運"時是廣州中山大學學生,"六四事件"後,兩人遭當局監禁一年半。發起人表示,正定縣為新晉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政治之旅啟程的地方,在此公祭是提示習近平,莫忘其父親習仲勳亦是"六四屠殺"的反對者。習近平近期提出"中國夢",這個夢應該正視民族之殤,將中國推向憲政民主的方向。該活動未受到當局警方阻撓,於世文在活動結束遭河北、河南兩地警方問訊24時後被釋放,組織者要求警方向當局轉交公祭詞,警察口頭應允。

[No title]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除"天安門母親"群體持續要求當局"平反六四"外,民間在官方封禁此話題的背景下,近年來也有小規模的抗議和紀念活動。2007年6月4日,有民眾在《成都晚報》報縫中以廣告形式刊發文字:"向堅強的64遇難者母親致敬"。中國官方迄今未見對六四的解禁和平反跡象。

"六四事件"鎮壓現場圖片來源: 64memo

"公祭是一種拒絕遺忘的表達方式"

"八九民運"前學生領袖之一的馬少方,當年為北京電影學院學生,學運期間曾任北京高自聯常委,後入獄三年。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公祭是一種拒絕遺忘的表達及追求自由的實踐方式:"我們在一個物慾的社會裡,很多人被強迫遺忘,或自我欺騙,記得就是一種拒絕遺忘,對於一種罪惡,對於悲慘的歷史,記住就是為了不讓罪惡和悲慘再發生,記住也是我們的一種基本良知;另外我覺得這種表達方式也是自由主義的實踐,我們在自由主義的理論中耗費了太多的精力,其實這都是成熟的憲政理論,今天的中國應該更多的尋找自由主義的實踐,在實踐中能不能形成真正的追求自由的力量很重要。"

但馬少方也表示,他與其他"八九民運"人士多年來的堅持,重點只有兩個字"真相",他認為沒有建立在真相基礎上的官方賠償、沒有對"六四事件"真實定性的說法,都是對"死難者的污辱",因此24年來不再冀望當局,而是更注重民間成長對國家和社會改變的力量。

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人鮑朴也向德國之聲表示,公祭從民間層面是一種堅守記憶,從另一層面也是給執政者的直接壓力,如果沒有這些壓力,當局會封鎖歷史並對他們的罪惡繼續保持沉默。

"如果不開槍,中國將開啟另外一種歷史"圖片來源: 64memo

"這就是開槍的後果"

鮑朴也是八九一代,其父親鮑彤曾任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政治秘書,因反對鎮壓六四而被判入獄7年。2009年鮑朴在香港出版根據趙紫陽口述錄音整理而成的《改革歷程》;2010年他出版《李鵬日記》未果,兩本書中都有大量和"八九民運"及"六四事件"有關的內容。

鮑朴向德國之聲介紹,根據他整理的資料及父親的介紹,八九民運期間學生提出的"反腐、改革、民主"等主張,其實在中共內部也有一批力量蘊育改革,早在學運幾個月前的1988年中共十三大二中全會上,趙紫陽曾作工作報告,已經通過政治改革方案。學生訴求與中共高層中一部分改革力量"不謀而合"。在"六四事件"當晚,"改革之夢"被槍聲打碎,也使中國進入到另外一種歷史際遇中。

鮑朴表示:"20多年過去了,有了更多的歷史資料,我們知道在那樣的歷史關頭,鄧小平用武力的解決並不是唯一的方式,而如果不採取武力解決問題的話,意味著當時中國的政治改革就會向前走一步,而不是退後20多年,到現在政治改革還沒有擺到政治檯面上去,13大通過的政治方案也沒有實施,現在的領導人不停改換語言,但實際的效果就是把政治改革無限期的推後,這就是開槍的後果。"

"八九一代,他們的青春與激情"圖片來源: 64memo

"八九一代,被剝奪青春的一代"

24年後的今天,1989年的春夏之交的歷史,成為印有"八九一代"標籤的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亦是刻進生命中的記憶。鮑朴向德國之聲表示,多年來午夜夢回,常常會憶起青春沸騰的日子:"那是中國最後一代還對中國公共事務能夠去傾入熱情,對政治和社會問題還有強烈關注心的人,後來就漸漸沒有了。八九一代是被剝奪青春的一代。"

2012年8月22日晚間,《人民日報》大地副刊主編徐懷謙在家中跳樓身亡曾引發中國網友對"八九一代"的討論,很多年輕一代對"八九一代"的陌生,及與徐懷謙同時代的人的悲情與掙扎交匯在網路間,從另一側面折射出這段不可迴避的中國歷史。中國知名作家余世存曾作《八九一代是醜陋的》,其中寫道:"八九一代人至今沒有總結出自己一代人的性格、精神和使命,因為八九一代人跟上幾代人一樣仍未能展現自己的個性、畏天憫人的生命厚味和關懷廣大的熱誠,甚至至今跟政府一樣不敢直面六四,不敢直面六四那跪著造反的事實。因此,八九一代人也糊塗地過日子……。"

對此馬少方認為在中國醜陋的體制下,好幾代都在重複相似的"醜陋":"我覺得余世存罵得很好,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的醜陋不是在人性,而是我們生活在現實的制度之下,這樣的制度必然的把我們製造成醜陋的一代,不僅僅我們是醜陋的,我們上一代也是醜陋的,下一代也是醜陋的,所以這個制度下,人們無論是主動遺忘還是被動遺忘,都是制度下的必然結果"。馬少方認為所有堅持記憶的人在對抗醜陋,那些公祭也是喚醒更多的人對抗醜陋。

作者:吳雨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