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角度看谷歌縮減在華業務的決定
2010年3月29日"西方世界的企業家和經管人員通常都不談及中國的政治狀況,經濟界把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視為永不枯竭的增長源泉,可以做數十年的生意,絕不能因為批評中國缺少人權和政權專制而危及商務。國際運作的公司集團不惜對本國政府施加巨大壓力,但在中國這個增長的市場卻俯首聽命,接受在其它地方絕對不能接受的事情。
"在中國,盜竊技術的做法比比皆是,甚至成了某種形式的國家行為。在這個國家,法制安全是一個外來詞。西方經管人員看到的巨大機遇使他們變成了盲人和啞人。
"企業家無須充當自由戰士,沒有人真正期望他們批評北京政府,從而危害自己的生意。這些都是政界的事情。但經濟界人士們至少應該停止美化中國的政治狀況。四年前,梅克爾總理訪問北京時只是把人權問題作為正式政治話題,德國的企業家們就已感到惶惶不可終日。"
評論文章在批評了西方經濟界屈從中國的做法後指出,"投資廠商必須明白,與獨裁政權做生意並非沒有風險":
"一個今天享受當權者溫暖陽光的企業,明天很可能就被打入冷宮,被剝奪發展前景,損失億萬錢財。與專制體制打交道的人,總是處於腐敗的邊緣。瞭解中國的人說,在這個國家,如果不用賄賂餵飽某些合作夥伴,什麼生意都做不成。
"在中國這樣的國家,一時的成就很快會以丟失聲譽的災難告終,許多人已深有其感。例如,體育用品製造廠家阿迪達斯注意到,身穿帶有三條斜槓服裝的警方人員面對攝影機,對西藏自由戰士大打出手。顧客對這樣的圖象反應極其敏感,他們會抵制某些產品,使一家企業陷入困境。市場的全球化也額外起到了使全世界認知企業和品牌的作用。
"希望更多的企業象谷歌那樣,敢於對中國的政策表明自己的看法。中國政府對谷歌這一步驟做出的激烈反應表明,這項決定給北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谷歌撤出中國後,這個國家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從經驗來看,一切變化在中國都需要很長時間,但是有一點很清楚:如果沒有人張口說話的話,這個國家就永遠不會有變化。"
摘譯:王羊
責編:凝煉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