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復活節東西南北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6年4月17日

我們寫過復活節前後左右,現在再來看看復活節東西南北。德國之聲各語種網站的編輯們寫了世界一些國家的復活節習俗。綜合在此。今天是復活星期一,在此祝廣大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節日愉快。

白宮追蛋游戲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ap

美國:白宮「滾蛋」

美國復活節有個獨特的東西,叫「白宮復活節滾蛋」(White House Easter Egg Roll)。起源是:一百多年前,孩子們就發現復活節星期一在華盛頓國會山上讓雞蛋往下滾動很好玩。國會議員們被惹火了,他們認為孩子們會把草地踩壞,於是於187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保護草地的法律(Turf Protection Law)。

兩年後,當時的美國總統海耶斯(Rutherford B. Hayes)想出了一招,他於復活星期天邀請孩子們到白宮來,允許他們在他的南花園裡盡情地玩。

今天,復活節滾蛋已經成了全美國的一個傳統,還發展成了追蛋游戲。成年人彎下腰扮成免子,在公園裡從一個樹叢跳到另一個另一個樹叢,為他們的孩子藏蛋。接下來就是孩子們到處找蛋。孩子們的籃子沒裝滿,最後就由大人出發,把剩下的蛋都找出來。

這個日子裡,美國總統全家必須到場,監督藏蛋找蛋是否符合規則。1933年,羅斯福總統甚至為此發表了講話。二戰中,這個習俗中止,直到1953年才重新恢復。每年復活星期日,孩子們可以免費獲得門票,進入白宮。家長們等待著孩子們滿載而歸。孩子們帶回來的除了蛋,還有一把由美國總統和第一夫人簽了名的勺子。

德國:基督教與異教結合的節日習俗

復活節本來是個很基督教的節日,但在今日德國,這個節日的許多習俗已經不是那麼回事了。有的本來就不是那麼回事。

大家熟悉的復活節象徵物是蛋和免子。蛋是有一定宗教來源的。波昂大學民俗學教授希爾施費德說,蛋最遲從中世紀開始成了復活節的核心象徵物。蛋象徵著生命,在宗教禮儀上象徵著液態的肉。按習俗,在復活節前的齋戒期內,教徒是不可以吃蛋的。所以在齋戒過後的復活節可以大量地吃。

而免子則是由於善於「生產」(每年可生20個免崽子)而被視為孕育的象徵。從這點說,免子實際上是異教的象徵物,它像征著春天和新生命,後來又跟基督教的復活混合在了一起。波昂神父蓋哈德認為,復活節習俗和春天習俗其實已經是不可分的了,在百花盛開,萬物復甦的春天慶祝基督的復活,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有的舊習俗今天已經幾乎不存在。比如,復活節前的40天本來是齋戒期,也就是從狂歡節的最後一天聖灰星期三到復活星期日。齋戒的原因是學習當年在沙漠中苦修的耶穌。現在的齋戒期內,德國的基督徒們僅僅不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酒和香煙。

當然,有些像征是宗教來源的。比如復活羊來源於猶太人帕薩節吃羊的傳統。基督教吸收了羊這個象徵,把受難的羊跟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放在一起。同時,復活蠟燭也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傳統,光被視為生命的訊號。

節前購買巧克力做的蛋、免子和其它禮物成了今日復活節的一大特點。希爾施費德教授認為,這種商業行為跟耶穌的復活毫無關係。

俄羅斯:節日之王

在西歐,聖誕節是最重要的節日。在俄羅斯,東正教認為復活節才是最重要的節日,被稱為「節日之節日」:這是耶穌復活的日子,象徵著人走出魔鬼王國,象徵著永恆的生命。

復活星期六午夜前,俄羅斯處處敲響了莊嚴的教堂鐘聲,宣告節日開始。教堂裡的聖壇前,神父們的歌聲由輕變響。然後,他們穿著淺色的長袍,端著十字架和燃燒的蠟燭,列隊離開聖壇,開始聖禮行。教堂裡所有的教徒跟著他們,祈禱著,繞教堂三周。神父多次向教徒們三呼「基督復活了」,教徒們就呼喊「真的復活了。」最後的祈禱詞是「噢死神,你的棘刺何在?噢地獄,你的勝利何在?基督復活了,生命才是勝利者。」最後,教徒們親吻神父手中的十字架,然後與其他教徒互吻。並從神職人員那裡獲得復活節糕點和復活節彩蛋,之後大吃一頓。

在俄羅斯,復活節前須齋戒48天。跟西歐不一樣的是,復活節不送禮。人們在這些日子裡拜訪親屬,包括墓中的親屬。俄羅斯人慶祝復活節的日子長達7天,7天後還要慶祝40天。在這段日子裡,基督徒們打電話時也不再說「哈羅」,而是拿起電話筒就說「基督復活了。」

東正教的復活節日子是按尤利安日歷算的,因此,俄羅斯人過復活節的時間有時跟天主教一樣,有時晚幾天,有時甚至晚幾周。

巴西:巧克力猶大

巴西人也非常重視復活節。尤其在基督教盛行的內地,人們在這些日子裡把耶穌從出生到復活的一生在舞台上以戲劇形式表演出來,這種習俗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巴西北部城市新耶路撒冷的耶穌生平劇演出特別出名,每次能吸引5萬名觀眾,和眾多的著名演員。

巴西復活節的另一個特色是「猶大叛變」這一主題。人們用巧克力糖果等甜食做成猶大的形象,掛在路燈下。於是,孩子們和大人們就怒罵著猶大,並把它扯下來。現在,甜食做的已經不光是猶大,而是包括了巴西國內的名人、政治家。

巴西各地舉行復活節隊列行,包括在一些大城市。復活節期間的象徵性食物是鱈魚。互贈巧克辦蛋在巴西也有著悠久的傳統。今年,巴西巧克力廠共生產了1億只巧克力蛋,銷售額達2.73億歐元。成了一大產業。

埃及:與法老攜手共慶

在埃及,東正教徒被稱為「科普騰」(Kopten)。他們每年在復活星期日慶祝耶穌的復活。今年,埃及的復活星期日是4月23日。之所以日期跟西歐和俄羅斯都不一樣,是因為,那裡是按格雷高爾日歷算日子的。

在復活星期一這一天,全埃及慶祝沙姆阿爾納塞姆節(Sham al-Naseem),這是是基督徒和穆斯林,是全埃及人的節日。這是一個古老的法老節日,是歡迎春天歸來的。1000年餘年來,埃及人每年都過這個節日,慶祝的方式跟歐洲的復活節很接近:早飯吃彩蛋,人們去公園裡,吃特別鹹的魚。

復活星期一和沙姆阿爾納塞姆節在同一天,顯然不是偶然的。那些像征物的接近也不會是偶然的。蛋和魚在基督教地區和埃及都是象徵物,其實這兩種東西都是法老時代的象徵,與埃及主管永恆和生命繼續的「勃拉姆哈特神」(Bramhat)有關。蛋是重新出生的象徵,在兩個宗教裡都一樣。特別鹹的魚象徵著屍體的木馬伊化過程,這一過程保證著人的永恆和繼續生存。而魚同時也是基督教中耶穌的象徵。

這些接近讓人猜測,科普騰們慶祝他們的復活星期日的習俗,是從沙姆阿爾納塞姆節那裡借鑑的。他們慶祝耶穌的復活,同樣高興地歡迎春天的歸來。

中國:復活節不實用

中國人近年來越來越多地過洋節。據最近一個民意測驗,有65%的城裡人過聖誕節,42.5%的人過母親節,37.5%的人過情人節,27.5%的人過父親節。但是,復活節和萬聖節這些在西方非常重要的節日卻被中國人所忽略。

原因是:中國人過洋節是「洋為中用」。用毛澤東的話說,中國人是最講實用的。民調表明,中國人過聖誕節的主要目的是與家人團聚。過母親節、父親節和情人節是為了向母親、父親和情人表達情懷。可以說,中國人用這些節日來填補中國節日之缺的。而復活節則沒有什麼實用性。

當然,中國現在也有著數以百萬計的基督徒,天主教的、新教的、東正教的都有。復活節對他們來說當然是個節日。但他們並不「慶祝」,而只是到教堂裡去。全家都是基督徒的在中國恐怕不是很多,因此,復活節還不能成為中國宗教徒的大眾節日。

現在中國一些賓館、飯店也推出復活節自助餐了,這也是從實用性出發的。一是增加一個「商機」,二是因為畢竟來到中國生活在中國的老外越來越多了。老外在中國還是過他們的節日的。僅上海就有8000多德國人,上海周圍加起來據說光德國人就有近2萬。其他外國人就更多了。北京的外國人應該比上海更多。(平心綜合編譯)

(各語種作者:Hayntham El-Wardany, Ella Volodina, andreas Reimann,Mariana Ribeiro等)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