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外長希望加深兩國合作關係
2011年4月1日中國意外承諾改善記者工作條件
中國外交場合非常拘謹的禮賓安排有時也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細節變化 。中國原本計劃,在兩國外長會晤之後的新聞會上,不安排提問。但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最終還是說服了中國外長楊潔篪,可以向每位外長提一個問題,雖然這不算多,但楊潔篪利用一個德方記者對中方利比亞立場的提問,突然談及中方的承諾。他說:
"請允許我稍加補充。中國歡迎外國記者來華工作。我們今後將遵照中國法律,改善德國和外國記者以及其他企業人員的工作條件。"
至少對韋斯特韋勒而言,這一表述是一小小的安慰。此前,中方拒絕了德國代表團成員史蒂曼(Tilman Spengler)的入境簽證,而這發生在德中雙方開始外長層面戰略對話的前夕。
中國需要德國的支持
官方的表述仍然是"要加強雙邊的關係",今年夏季,中國總理溫家寶將率領政府高級官員前往柏林舉行德中聯合內閣會議。除歐洲國家外,德國還沒有同任何一個國家培育這種特殊的對話關係。
中國需要德國,不僅是經濟因素;中國還需要德國的幫助,才能在歐盟範圍內有所作為。中國希望歐盟承認它的經濟市場地位以及取消武器禁運。
開誠布公地探討高難度議題
韋斯特韋勒表明德國會在以上方面給予中國支持,但同時指出,批評性議題不會完全消失。他說:
"我們關係的品質和深度,允許我們可以開誠布公地談論高難度議題。此前我也談到,對我們而言,遵守人權準則以及新聞自由是多麼重要。這裡也涉及到新聞從業人員不受阻礙地進行工作。我的印象是,會談夥伴已經明白,這些問題對我們德國人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具有里程碑的文化事件
4月1日下午,"啟蒙的藝術"展覽在中國重新翻修的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幕。來自柏林、德勒斯登以及慕尼黑三大藝術館的數百幅作品將在這裡展出一年。韋斯特韋勒認為,在中國展出這些出自18、19以及20世紀的古典作品,就兩國文化關係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德國藝術作品在海外的展覽還從來沒有達到這個規模。這是新建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第一個展覽。它不僅是一文化事件,同時也是一個具有政治意義的事件。"
作者:Kerstin Lohse 編譯:李魚
責編:達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