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專家看土地改革
2008年10月19日17屆3中全會通過的有關農村問題的決定,在會前被稱為多年來最重大的改革措施。但在會議公報中,人們卻沒有找到任何革新的內容。北大經濟學院教授商德文認為,這次將農村問題作為中心議題,並不意味著中共要在這一領域切實改革,而是希望作出一種順應時事的姿態。
契機來自兩方面,首先目前全球範圍的金融危機也影響到了中國,同時中國在調整經濟結構,改變以出口為導向的模式的過程中,必須拉動國內市場,尤其是農村市場的需求,所以要對農村加大投入。另外,在改革開放進入第30個年頭之際,中共希望延續一個三中全會的神話:"從11屆到17屆3中全會,他們想把鄧小平的功勞進一步往自己身上貼,或以此來提高自己執政的合法地位和威望。但現在看來,中共沒有決心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問題,只是表面上作一些緩解社會矛盾的工作而已。"
中國城鄉發展嚴重失衡,農村居民的生活水準亟待提高。改革土地所有權似乎是繞不過去的路。但中國政府目前顯然還沒有作好土地改革的準備,土地私有化且不必談,即便是擴大農民對土地的支配權限,也阻力重重。持反對意見的學者認為,如果可以出售土地的使用權,將造成更多農民失去土地。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德國杜伊斯堡大學社會學系的中國農村問題專家格貝爾指出:"土地是農民的社會保險,現在雖然政府在建設社保體系,但在農村的覆蓋面還很低,尤其是養老和失業保險方面。因此土地私有化不能過急。否則可能出現的危險是,農民將土地出手,得到一筆不多的錢,進城後卻找不到工作,會有很多人陷入貧困。"
已有專家警告,中國可能因此增加3億失地農民。中國新聞周刊一周前發表的一篇評論也提出這樣的問題,在現有的政治經濟結構下,土地流轉會不會引發鄉村與城市強勢群體掠奪弱勢農民土地的現象?
商德文認為:"假使17屆三中全會通過了農村土地改革,會不會對農民有利,也還要走著看。如果地方官員不能按照法律來辦事,那麼這又是他們以權謀私的一個機會。"
17屆三中全會的會議公報稱,到2020年,要讓農村居民的年收入翻一番,使農民全部脫貧。這是人們可以從公報中看到的唯一的明確目標,即提高農民收入,拉動內需。但如何達到這一目標,尚沒有清晰的方案。
格貝爾認為,土地改革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初步結果很可能是僅僅先為一些現實存在的狀況提供法規依據:"事實上,中國農村的現實是,非法的土地轉讓早已有之,農民把土地轉租給大規模經營農業生產的人。像這種情況,現在都可以納入法律規範的框架,使之可以得到推廣。"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