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中建築師柏林對話

2010年2月9日

現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有活力的建築市場之一。中國國家級別的設計院數量超過10000家。1994年以來中國開始出現私人設計工作室。一些西方建築師也得以在中國將它們的示範性建築設計轉換為現實。今年2月,中國8家小型獨立工作室在柏林建築中心舉行了一場展覽。同時在那裡舉行的還有德中建築師對話。

南寧國際博覽會會議中心。設計者:德國建築所 Gerkan, Marg & Partner.圖片來源: Jan Siefke

簡單來說,在德國蓋棟房子的規矩比中國要多得多。甚至有人認為,德國這些婆婆媽媽的規矩已經束縛了建築設計師的創造力,捆綁了他們的手腳。那麼對於設計師們來說,在中國的自由度要大一些嗎?這個問題是德國和中國的建築設計師以及城市規劃者們在柏林舉行的德中建築師對話中提出的問題中的一個。

柏林的設計師佛蘭克‧克呂格在柏林有一家自己的設計公司,2005年以來他還在上海加盟了羅昂建築設計公司。他說,他更喜歡德國清清楚楚的規則。因為如果他不知道一個項目是否根本能夠獲得審批,那麼工作就會變得十分困難。在規則不清的情況下,由於風險大步子只能邁得很小。這也會阻礙設計師的創造性。所以為了實現自己的設計理念,在中國他必須更具創造性。

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教授童明在上海經營TM Studio建築事務所。他和克呂格的看法不同,他認為在中國現在"什麼都可以"。因為中國正處於從一種制度向另一制度轉型的過程中,新制度的規則還沒有完全確立下來。

德國的建築師們也證實,外國人在中國的建築市場上也可以獲得巨大機會。但是,因為是外國人所以就可以輕易地得到一份工作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時。柏林Pysall Ruge建築事務所的彼得‧盧格說,現如今中國建築市場的競爭也十分激烈。他所在的事務所2006年開始在杭州開闢了一家分公司。

中國的建築師們抱怨,在草圖設計上他們得到的時間太少了。委託人幾個月都不露面,然後突然哪一天出現就要求分秒必爭地完成項目。佛蘭克‧克呂格說他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有一個星期六晚上11點他突然接到一通電話,要求他5天之內完成一個85平方公里的設計草圖。

德國設計師們說,在中國經由他們設計出來的建築落成之後往往和原本的設計無法對照聯繫起來。因為中國的設計師一般都只提交設計計劃,而在實施過程中建築工人們常常按照自己的好惡再另行發揮。佛蘭克‧克呂格說,有一些蓋成的建築物他連門都不想進,因為這些建築已經跟當初他的設計室設計的完全不一樣了。

杭州Citiarc International的設計師陳昊如(音譯)說,監督施工過程是否嚴格按照設計藍圖是一件很費力的事,而且也沒人為這項監督工作花錢。陳昊如在美國工作過很多年,他對西方國家同行的工作很熟悉。他說回中國之後適應國內的情況曾經讓他很頭疼。有時候建築材料會被更換,或者合作夥伴被更換。

還有一些是讓德國設計師甚至感到不快的情況。比如合作的中國同行承認,他們不知道建築蓋出來究竟會是什麼樣子,而且也不知道誰會使用這些建築。這樣的消息會讓德國設計師感到憤慨。因為通常情況下設計師們只設計建築的外觀,內部裝修常常會在建築落成之後由使用者自己決定。德國設計師們習慣於針對不同的使用者提出有針對性的設計方案,但這種設想在中國根本行不通。但是已經對此習以為常的中國設計師就覺得挺無所謂。

在德中設計師對話會場上有觀眾提問道,他們怎麼能接受一個獨裁國家政府委託的項目?佛蘭克‧克呂格和彼得‧盧格都說,他們的影響很有限。他們只是設計師,無法改變一個制度。中國人必須自己做出選擇。外國設計師只能提供更多的選擇可能,在中國建築業的發展過程中提供一些幫助。杭州業餘建築工作室的王澍說,中國也有一些政府代表十分開明,所以一些不同尋常的設計草圖才得以實踐。佛蘭克‧克呂格認為,私有化的問題比中國政府的問題更大。他表示,對當地住戶極不負責任的項目設計師不應該接受。

這一場德中建築師之間展開的對話是富於成果的。德國觀眾對中國小型獨立設計室的先鋒作品表示驚嘆,只可惜在這場討論會上環境方面的內容太少了。

作者:Sven Hansen / 洪沙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