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勒斯登市民在多個地點聚集,紀念當年大轟炸的遇難者和所有二戰死者。安葬了眾多空襲罹難者的海德公墓(Heidefriedhof)和毀於戰火、後又重建的聖母教堂( Frauenkirche)為中央紀念場所。
自民黨籍的德勒斯登市長希爾伯特(Dirk Hilbert)和州政府代表參加了在北公墓舉行的獻花儀式。
數百名新納粹分子的遊行隊伍在華格納(Wagner)樂曲中舉行"沉默遊行"穿行老城區,遭到成百上千民眾反對,高呼"納粹滾出去!"等口號,當局出動大批安全力量,設置障礙物,將對立人群隔開,防止發生直接衝突。
圖 德勒斯登市長希爾伯特(左)與薩克森州政府的部長們
多年來,右翼極端分子一再試圖利用德勒斯登二戰被毀紀念日以售其奸,但遭到市民越來越強烈的反彈,近年來, 2月13日前後更大規模的新納粹遊行得以被阻止。
25000 人死於"德勒斯登大轟炸"
紀念日前夕,警方強調將保障所有"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聚會者"的集會自由,對反示威者提供"聽、視範圍內抗議"的可能性。
圖1945 年 5 月:大規模空襲致德勒斯登成為一片焦土
1945 年 2 月 13 日至 14 日,盟軍出動大批次轟炸機對德勒斯登實施毀滅性轟炸,導致約 25000 人喪生,歷史悠久的老城區的大部被毀。
1945年2月13日晚,英美盟軍開始轟炸德勒斯登,25000人葬身於火海。直到到今天,它是一次揮之不去的夢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1945年2月13日,英國皇家空軍245架「蘭徹斯特」(Lancaster)重型轟炸機從英國升空,目標德國東南部的德勒斯登市。當晚9點45分,德勒斯登警笛劃破夜空,災難降臨。
圖片來源: imago stock&people40萬枚燃燒彈、3000枚炸彈、250枚噴火彈從天而降。英軍兩輪地毯式轟炸持續了23分鐘,它把德勒斯登這個當時擁有63萬人口的大都市變成了一片火海。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市中心大火熊熊燃燒。次日,英美聯合對該市進行了再次轟炸,繼續投擲300多枚炸彈。兩日裡共有約25000人喪生。轟炸之後,作為交通、軍工重鎮的德勒斯登全面癱瘓,無法再為前線供應軍需物資。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在1945年2月的這場轟炸後,德勒斯登宮廷教堂遭到嚴重破壞,屋頂和穹頂倒塌。這座教堂是薩克森州宏偉的教堂建築之一,與距離它300米處、世界聞名的聖母教堂屬於同時期建築。戰後大部分的清理工作由「廢墟婦女」們完成,男人不是戰死受傷,便是在還戰俘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德勒斯登巴洛克式的聖母教堂在轟炸中被毀。直到1993年,聖母教堂一直保持被毀後的狀態,以警示戰爭對人類文化的毀滅力量。後來,這座建於1726年-1743年間的教堂得到重建。一名英國藝術工匠按照原樣修復了教堂十字架,尤其一提的是,這位建築師的父親是當年轟炸德勒斯登的飛行員之一。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在1994年至2005年間,聖母教堂憑借來自世界各地的捐贈得以重建。其建築總花費達到近1.8億歐元。重建後的聖母教堂成為新的旅遊熱點,德勒斯登失而復得其地標建築。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Hiekel如今,這座薩克森大都市再次躋身德國最美城市的行列,長住人口接近55萬。因其氣派的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和秀麗的天然景色,德雷斯頓重新獲得「易北河畔佛羅倫斯」(Elbflorenz)的美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Lander極右勢力為宣傳自己的意識形態,將2月13日這天稱作「炸彈大屠殺」、「萬人之墳墓」,但絕口不提德國的戰爭罪責。他們會在這一天舉行示威遊行,與此同時,左翼勢力也會上街,警方必須高度警戒,避免左右勢力對峙後發生暴力事件。
圖片來源: Sebastian Kahnert/dpa-Zentralbild/dpa/picture alliance在2月13日這個紀念日,德勒斯登市民會在多個地點聚集,當天晚上,他們組成長長的數公里的人鏈,紀念當年大轟炸的遇難者和所有二戰死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Kahnert(德新社,法新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