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上班族薪水太低!

2012年11月26日

德國私企員工的薪水在歐洲範圍之內並不算高。而漢斯博克勒基金會經濟學家表示,按照德國的生產效率,德國私企員工的薪水應該在歐洲範圍內達到頂尖水準。參照經濟產出,薪水必須應增幅16%。

Symbolbild zum Thema sinkende Löhne in Deutschland 16.11.2008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Sven Simmon

(德國之聲中文網)要想在歐盟國家賺得高薪,就應該去比利時、瑞典、丹麥、法國或是盧森堡這些國家工作。這些國家的工業,另外還有服務業,員工的工薪遠遠高於其德國同行。在德國,由稅前薪水加上薪水附加成本組成的勞動力成本,也就是包括了僱主需要擔負的社會保障部分,以及聖誕獎金、帶薪假期的費用,平均每工時是30.10歐元。德國宏觀經濟與景氣研究所所長古斯塔夫‧霍恩(Gustav Horn)表示,比利時的單位小時勞動力成本是39.10歐元,一些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緊隨其後。而在該研究所統計的歐盟勞動力成本排行榜中,德國在27個歐盟國家中排名第七。霍恩說:"德國勞動力成本稍稍高於芬蘭和奧地利,遠高於那些危機國家,比如愛爾蘭。因為受到了經濟危機的負面影響,愛爾蘭的勞動成本已經掉落到平均值以下。而德國的勞動力成本也明顯比西班牙、英國、希臘和葡萄牙高。而英國勞動成本之所以下降是因為英鎊相對於歐元有所貶值。"

德國宏觀經濟與景氣研究所所長古斯塔夫‧霍恩圖片來源: AP

chi 2611 Löhne - MP3-Stereo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不過在歐元區範圍之內並沒有貨幣增值或貶值這一說。霍恩表示,歐元區國家必須注意遵守一些其它的規則以保持宏觀經濟結構的穩定。對於這位經濟學家來說,規則之一就是要在勞動力成本和生產效率之間保持平衡。從引入歐元開始,德國的勞動力成本和薪水成本和生產效率的發展之間就不成正比,勞動力成本增加的過少。這不僅阻礙了內需,也給社會保障系統帶來了負面影響。正因如此,德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經常項目出現巨額盈餘,而在其貿易夥伴那裡則以逆差的形式表現出來。霍恩表示:"很多人往往沒有理解,實際上,貨幣聯盟是會員國之間的協議,通過這個協議追求共同的通膨目標。歐元區的目標是將通膨率控制在2%以內。而這當然就會對調漲薪水的空間產生影響。"也就是說,自從推行歐元之後,薪水平均上漲率最高不應超過2%的水準。一些債務危機國家顯然高於這個比例。而德國則因為在工薪方面慣有的保守姿態,跌到了平均水準以下。霍恩說,這對整體的競爭力帶來了惡性後果。當德國在歐元區內日益強大時,危機國家的競爭力明顯下降。霍恩說:"乍聽起來雖然這是非常積極的消息,但這不是一個可以獲得長期成功的戰略。這個結果是建立在超前的基礎上的,也就是其他國家負債的基礎上。這幾年來的經歷告訴我們,這只能在一段時間奏效,並不是永恆的。"

德國人平均每年的名義薪水應該增長3%-3.5%。"圖片來源: Fotolia/Yuri Arcurs

霍恩還表示,如果歐元區國家可以通過穩定途徑在通膨上取得共識將十分理想。然而無論是德國政府還是德國企業都顯然並無此意。有一句格言叫做:成本越低,就越能提供更多的產品,帶來更多的銷售額,從而增加就業。不過對於德國宏觀經濟與景氣研究所所長霍恩來說這只是事物的一個方面。霍恩說:"底薪就代表低收入,代表缺乏需求,等於低就業。我們現在有了事情的兩個相反效果。人們必須要找到一個最佳的路徑。這個途徑就是:根據現有的條件,基於給定的通膨目標,德國人平均每年的名義薪水應該增長3%-3.5%。"

2011年,德國多年以來才第一次才出現了這種情況。根據德國宏觀經濟與景氣研究所的估計,今年和明年,德企員工薪資增幅最多能達到2.5%到2.6%。

作者: Sabine Kinkartz 編譯:文木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