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之聲60周年台慶

2013年6月18日

德國之聲周一在波昂舉行60周年台慶活動。現場發言嘉賓肯定了德國之聲對推廣言論自由和德國國際形象的重要性。一份新協議將幫助德國之聲更好地發揮該作用。

**** Achtung Bitte nach dem 6.2.2012 Bild id:15665430 verwenden *** mit dem neuen Logo Deutsche Welle Bonn Funkhaus Gebäude Schürmann Bau. Foto DW/Per Henriksen 23.06.2010. # 8656.jpg
Deutsche Welle Bonn Funkhaus Gebäude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之聲60年台慶在德國傳統民歌《思想是自由的》的演奏中開幕。2013年6月17日,沒有哪首歌比這支樂曲更加應情應景。因為60年前的這一天,當時的民主德國人民舉行反政府抗議。德國之聲台長貝特曼(Eric Bettermann)在老聯邦議會會議大廳內致歡迎辭:"民主德國人民渴望自由、言論自由、民主和人權。"

貝特曼表示,民主、自由和人權是西方社會的支柱,這在其他國家絕不是理所當然的事。他向在場的1500位來賓介紹:"因此自1953年以來,德國之聲一直致力於傳播國際、歐洲層面的德國視角以及德國經驗。我們報導的內容和這些(支柱)都息息相關。"

德國文化和媒體部長諾伊曼(Bernd Neumann)也肯定了德國之聲一如既往的重要性,他說:"很多在並不自由的地區的人民希望獲取時事消息,並能夠不受國家利益和媒體審查的影響進行獨立思考,德國之聲成為這些人的第一訊息來源。德國之聲不僅是自由和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傳播者,"而且它一直以來都為連接不同文化起到橋樑作用。"

德國文化和媒體部長諾伊曼(Bernd Neumann)發表講話圖片來源: DW

擁有1億用戶的多媒體平台

諾伊曼繼續說:"作為60年前經濟奇跡的產物,德國之聲步入花甲之年,但這也是媒體的黃金歲數。"從1953年5月3日最初的短波電台發展成如今的多媒體平台,諾伊曼對德國之聲的改革能力表示讚揚。每天有一億用戶使用德國之聲30種語言的多媒體節目,這些節目由來自60多個國家的約3000名固定和自由記者製作完成。

錦上添花的新協議

對發言嘉賓來說,可信的財政狀況以及和公法媒體德廣聯、德國電視二台、德意志廣播電台的合作保證德國之聲的全球競爭力。幾天前,負責德國國內廣播電視的各州州長和聯邦總理梅克爾簽訂了一份相關協議。

根據該協議,公法電台和電視台將向德國之聲提供更多稿件。合作夥伴今後將可以共同製作節目。雖然德國之聲和德國國內廣播電視台已有互換稿件的合作,但是過程卻受到不少限制,新的協議將簡化這一程序。

德國之聲60年台慶大會在位於伯恩的老聯邦議會會議大廳內舉行圖片來源: DW/A. Drechsel

文化部長諾伊曼說:"與德廣聯、德國電視二台、德意志廣播電台加強合作的目的是,更多地利用國內廣播電視台高品質的稿件。" 諾伊曼同時感謝德國之聲台長貝特曼多年來為促進合作做出的努力,如今在他退休之前該合作意向終於成為現實。

德廣聯主席馬莫(Lutz Marmor)認為這份協議促成了一個雙贏局面,他說:"今天我以德廣聯所有同事的名義,十分樂意表示對你們的支持。還有什麼能比德國國內的廣播電視台的星牌節目得以在國外展示更好?""未來的改變已經計劃好了。我們現在要一起將這些白紙黑字的條例付諸於實際行動。" 馬莫強調說。

作者:Alexander Drechsel 編譯:安靜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