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老房子可惜在這些年裡都拆除了。象這樣的所謂「新式裡弄房子」也不能例外。這條倖存的弄堂位置相當中心,貫穿了南京西路和威海路。圖片來源: DW/Qi Li
五十年代,上海在建築上建樹不多。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後面這個當年的「中蘇友好大廈」了。北京一個,上海一個。如今,這50年代的建築已被現代建築包圍。從延安路高架的夾縫裡看過去,那是別有一番滋味。圖片來源: DW/Qi Li
上海有許多宗教建築物,包括東亞最大的天主教堂(佘山)。座落在新樂路上的這個東正教堂還是保存得很好的。圖片來源: DW/Qi Li
說起上海,人們會想起魯迅公園裡的魯迅墓,山陰路上的魯迅故居。但其實,魯迅的「敵人」們也曾經生活在上海的。比如魯迅說的四條漢子。他們跟魯迅固然有矛盾,但他們同樣是中國文化史上有很大貢獻的人物。比如田漢。圖為東湖路上的田漢塑像。這尊塑像表明,人們能夠比較客觀地看歷史,看文化史了。中國文化史上有許多矛盾,並不一定有絕對的「對「」錯」。圖片來源: DW/Qi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