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40510 Asien-Pazifik-Konferenz

2010年5月15日

財政赤字,債務危機正使德國和歐元區國家面臨難以承受的重負,而此時亞洲卻展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今年,亞洲的經濟增長率預計高達7.5%。在未來數年裡,亞洲將繼續保持其增長態勢。德國經濟界也希望從中獲益。

德國經濟亞太會議在新加坡舉行圖片來源: DW/Danhong Zhang

德國大型康采恩和中型企業的700多名代表目前聚會新加坡,參加在那裡召開的第12屆德國經濟亞太會議(5月14日-15日)。

"重要的是,如果在亞洲開展業務的話,不能僅僅是貿易公司,而應在那裡進行大量生產。所以我們計劃,至少將我們在這裡出售的70%的產品實現當地生產。"說這番話的是巴斯夫負責亞洲業務的執行董事會成員薄睦樂(Martin Brudermüller)。巴斯夫是世界最大化學康采恩。除了實現產品70%當地生產的計劃之外,巴斯夫新的亞洲戰略內容包括高於市場幅度2%的增長率,以便在2020年前達到企業營業額翻番,提高至200億歐元的目標。

談及亞洲業務,薄睦樂難免不帶有幾分陶醉。"您不妨想像一下,在2020年前,對化學產品的新增需求量是7500億歐元,其中亞洲需求佔5000億。所以,亞洲對巴斯夫來說是一個增長市場。"

未來數年亞洲將繼續保持其增長態勢圖片來源: AP

不僅巴斯夫,位於德國哈瑙的貴重金屬材料和加工康采恩賀利氏(Heraeus)繼去年營業額蒙受損失後,也於今年有了喜人的開端,原因當然要歸功於其亞洲業務。該公司監事會主席於爾根‧赫瑞歐斯(Jürgen Heraeus)表示,在該公司的生產基地新加坡,已遇到了員工短缺的問題。

這家德國家族企業從上一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在亞洲展開業務,目前在當地的營業額已佔公司總營業額的40%多。這家開闢亞洲業務的前驅企業認為亞洲國家是此次經濟危機中的贏家。"由於歐美業務量減少,致使許多工廠停產關閉。這些工廠不會再次開工,如果它們在亞洲找到了新客戶,重新恢復生產時,許多公司會在亞洲擴展自己的業務,因為亞洲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只需一年時間,人們就能在這裡建起一座新廠,投入生產。"

當然,在亞洲不僅生產速度快,外來產品和工藝也會在很短的時間裡被人抄襲仿冒。許多在亞洲開展業務的德國企業都對技術剽竊叫苦不迭。但現在人們已學會如何應對,德國杜塞道夫的中型企業多瑪(Dorma)就是其中之一。多瑪是一家銷售自動感應門的企業,在2010年前擔任該公司總裁的舍德裡希(Michael Schädlich)表示,在亞洲,技術剽竊屢屢發生,與技術剽竊做鬥爭費時費力,相關投資高達5位數字,但舍德裡希認為,這樣的投資是值得的。

對於那些很早就進入亞洲市場的企業來說,如今大多會為當年的決定感到欣慰。但也有實例證明,對某些企業來說,現在進入亞洲市場也不為時過晚。德國經濟部長布呂德勒就向中小企業承諾,為它們進入亞洲市場提供幫助-具體說就是為德國中小型企業做敲門磚,幫助他們在亞洲地區建立夥伴關係,為他們創造框架條件,從而使他們獲得公平機會,在業務上取得成功。

作者:張丹紅 / 祝紅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