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出口亞洲有很大潛力

2007年10月4日

10月4日至6日亞太經濟會議在韓國首都首爾召開。亞洲市場仍蘊藏著巨大潛力,中國和印度兩個人口大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德國對亞洲的出口及投資連年增加,德國將進一步利用這一市場潛力。

德國經濟受益於出口的增長

去年,德國對亞洲的出口率大幅度上升,達到20%,遠遠超過平均值,出口總額高達870億歐元。今年頭半年,又上升近11%。在亞太地區直接投資的德國企業有3200多家,包括所有的大公司及眾多中型公司。但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主席漢布萊希特仍抱怨德國企業對亞太地區的重視程度不夠,因為這一地區的市場還有相當大的潛力。他說:「比如日本市場的潛力還沒有全部挖掘出來。還有韓國,新加坡,或者說整個亞洲,甚至往南到澳洲和新西蘭。我們忽視了所有這些地區的市場。我們在整個亞洲都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我們對亞洲的出口才佔德國出口總量的10%。可以想像這裡的潛力還有多大。」

對德國來說,本屆首爾亞太經濟會議的重點就是如何進入這一地區的市場。德國對外經濟辦事處在其出版的刊物中指出,這次亞太經濟會議給德國提供了機會。如果中國經濟仍以超過10%的速度發展,那肯定需要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技術等方面的投資,而且對奢侈品的需求量也會增大。而這幾個領域正是德國的強項。印度工業對基礎設施、機械製造、特別對機床和紡織機械以及食品包裝設備等的需求在增加。馬來西亞所有的機械設備都在高負荷運轉,它在石油化工方面的設備幾乎全部趨於老化,因此馬來西亞正在計劃購置新的設備。台灣對高科技產品的需求也在增加。印度尼西亞也有改善基礎設施的計劃。

已經躋入工業國家行列的韓國是德國在亞太地區除中國和日本外第三大貿易夥伴。兩國間的貿易額自本世紀以來翻了一倍。德國在傳統上與韓國有著良好的關係。兩國之間的貿易額巨大,有2二百多億歐元。韓國人十分喜愛計算機游戲。德國市場上的超薄液晶屏幕大部分來自韓國。韓國幾乎在各個領域,如鋼鐵、汽車製造以及化工等,都有很大的企業。德國與這些大公司都有合作項目。那裡的國民經濟高度發展,德國在韓國的潛力也沒有完全挖掘出來。

漢布萊希特認為,儘管已經有許多德國企業活躍在亞太地區,但那裡的機會仍舊很多。上世紀九十年代,他親自在香港開展了巴斯夫公司的生意。巴斯夫是世界領先的化工企業,當時在中國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項目。許多大中型企業已經在中國站穩了腳跟,如生產開關櫃的利塔爾公司、生產雷射機械的特魯普夫公司、生產膨脹鑼絲的菲舍爾公司以及許多其它公司都在中國獲得了成功。

德國企業在亞洲需要政策的保護,特別在一些敏感領域,比如技術出售、市場進入、強制性合資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德國企業在亞洲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仿冒產品。

對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來說,增加在亞太地區的出口及投資僅是事物的一個方面。廣泛長期的合作會給雙方帶來很大的利益。本屆亞太會議的主題是「合作、革新、持久」。因此該委員會也熱心為亞洲公司來德國投資鋪平道路。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