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Burg Waldeck und die 68er: Singt die Revolution!

Michael Kleff2008年7月28日

1964年初夏的一次露天音樂節寫下了德國音樂史上革命性的一章,奏響了六八年激情學運的政治樂章,但是當時誰也沒能料到這一點。

「革命」歌曲家漢納斯.瓦德爾是瓦爾德艾克城堡音樂節的主力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1964年的降靈節周末,在德國小城琿斯呂克(Hunsrueck)的瓦爾德艾克城堡舉行了一個名為"流行歌曲與民歌國際音樂節-歐洲青年在歌唱"的活動。雖然號稱國際,台上的歌手也不過只有十來位,台下捧場的觀眾也不過只有400餘號人。這場當時十分不起眼的活動的標誌性意義在於,這是德國戰後首次又出現用德語演唱的切合時下社會運動的流行歌曲。此後,這一音樂節形成傳統,吸引了一批德國歌曲創作者參加,例如1966年有弗蘭茨-約瑟夫.德根哈特、漢納斯.瓦德爾和瓦爾特.默斯曼等歌曲家在音樂節上引如所謂的"批評歌曲"。1967年,音樂節打出的主題口號是"積極參與的歌曲",當時的重大政治與社會事件都成為歌曲家創造的題材,如大聯合政府、緊急狀態法、越南戰爭、左派領袖魯迪.杜契克(Rudi Dutschke)和德國社會主義學生聯盟和在遊行中被打死的學生貝諾.奧內索格(Beno Ohnesorg)等都成為歌曲家關注的對象。

大學生貝諾.奧內索格在1967年6月的一次街頭抗議騷亂中被警方打死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aka-images / Henschel

瓦爾德艾克城堡的音樂節從始自六十年代初、具有民權運動背景的美國"新港民間音樂節(Newport Folk Festival)"吸取了靈感。1968年,美國民權運動的激進思想影響了德國瓦爾德艾克城堡的音樂節,弗蘭茨-約瑟夫.德根哈特在音樂節上唱道:"階級鬥爭要立場鮮明,模棱兩可就是矯情。"在六八學運的疾風暴雨中,音樂節越來越像是一場政治集會,活動的主辦者與參與者似乎覺得唱歌已經不過癮,開始頻頻作出行動決議,出售紅寶書"毛主席語錄",搭帳篷拉紅旗,高唱"國際歌"。

1968年的瓦爾德艾克城堡音樂節作出一項決議,宣佈該音樂節是國際抗議運動的一部分,對法國的工人與學生抗議運動表示政治聲援。當時音樂節的的骨幹分子漢納斯.瓦德爾如今認為,當時太過於政治化了。他說:"當時進行了大辯論,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各種政治色彩的團體紛紛亮相。"他回憶說,當時有人呼籲"放下你們手中的吉它",這樣的口號"反映了當時德國的狀況,反映了上世紀60年代末期的總的激蕩的政治格局"。

討論政治決議:音樂節的藝術家們變成了革命家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1969年的瓦爾德艾克城堡音樂節是最後一次的"革命盛筵",垮掉一代樂隊和地下樂隊主宰了音樂節的風格,唱歌已經成為了次要的活動,更重要的是政治討論會和"革命講堂"。這一屆音樂節之後,它的主辦者們似乎折騰夠了,開始去幹別的。很多音樂人借瓦爾德艾克城堡音樂節出足了風頭後樣揚長而去,那些要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干將則開始覺得琿斯呂克小城太鄉下,他們轉而去尋求更大的舞台。當時的"科隆環視報"總結說:"一個著名的音樂節在五年之後演變成為一個院外反對團體。瓦爾德艾克已經不復存在。"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