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周末派對滿是古柯鹼搖頭丸

Dorothee Brandt2007年1月30日

在所謂派對毒品的消費方面,德國在歐洲處於前列地位。在德國的周末派對場合,吸食各種毒品的通宵不寐年輕人比例很大。為什麼他們置很高的健康風險和上癮危險於不顧呢?德國之聲德語網記者作了一番探索。

醉生夢死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初看上去,這位金發女孩顯然內向,害羞。卡洛琳娜21歲,在漢堡讀心理學和西班牙語。她在一個大學生酒吧打工,以補BAFOeG(助學金)的不足。周末的夜晚,她卻是多半在這個城市的酒吧和夜總會裡度過的。

當卡洛琳娜周末去花天酒地的時候,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整個地就變得你認不出來:每周至少一次,她要去電子派對,在轟鳴的低音巴斯裡跳舞到天明。卡洛琳娜誠實地、但卻帶著不好意思的竊笑承認,這樣的夜晚沒有刺激藥是無法想像的。她試過一些東西:「我吸過大麻,服過搖頭丸和LSD(一種迷幻藥,官名是麥角酸二乙酰胺),也試過古柯鹼。感受到快樂。但不是經常的。」

海洛因癮君子的數量在德國停止了發展,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迷上了迷幻藥安腓他明。尤其是在迪斯可或者派對上,服用搖頭丸、古柯鹼和Speed是常事。專家估計,約有25-30%的夜遊神經常服用這些所謂的派對毒品。在派對上,買點藥丸或者「票子」(Ticket,把毒品滴在上面的紙的俗稱)是很容易的。至於人們拿到手裡的究竟是什麼東西,那很難說。在所謂的搖頭丸裡面藏著的經常不是對稱作用劑MDMA,而是一種影響難以估計的化學混合品。出於這個原因,各種「搖頭丸」的強度和作用時間可以有極大的差別。

密蕾娜.施萊伯爾是社會學家,在漢堡的「青年幫青年」組織工作,她的任務是防止人們毒品上癮。她們的方案是,讓年輕人到各種派對和音樂會上去對同齡人進行毒品知識啟蒙。在德國和國際音樂家們表演的地方,經常可以看到「青年幫青年」設的訊息台。

人們來到她們的訊息台提出最多的問題是,什麼是最危險的毒品。她的答覆很冷靜:「本身是最壞的毒品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從上癮的角度看,最壞的毒品就是顧客再也無法躲開的那種。這就無所謂是酒精,大麻還是海洛因了。」

除了搖頭丸消費的不斷增長,密蕾娜.施萊伯爾在她在夜總會和音樂廳裡做防止上癮宣傳工作時,還發現16歲到25歲的青少年吸大麻成習,局部甚至不停地吸的趨勢。

以前毒品種類跟音樂種類相關:在搖滾樂場合,人們大喝酒類,在Hiphop(街舞音樂)和Reggae(雷吉)場合,彌漫著大麻的煙,在電子音樂場合,人們吸食化學毒品。近幾年來,這些界限逐漸模糊起來。許多派對參加者在周末派對過程中嘗試各種毒品,通過藥丸或者Joint(含毒品的香煙)來保持能量或者求得鬆快。

密蕾娜.施萊伯爾說:「經常體系化了。人們用Speed、Koks(古柯鹼的俗稱)、搖頭丸讓自己『高』上去,完了用Cannabis(大麻的俗稱)讓自己再『低』下來。我認為,混合消費在增加。不再存在只吸大麻者,或者只吃搖頭丸者,或者只喝酒者。」施萊伯爾女士認為,這種混合消費含有的風險是最大的。

儘管有的是令人驚悚的事例,密蕾娜.施萊伯爾和「青年幫青年」裡她的同事們在啟蒙教育時不去談這些故事。她們不願去散佈恐怖,而是冷靜地介紹風險和危險的作用方式。讓年輕人對年輕人說話,平等的,而不是伸出食指指指點點的。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