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和以色列:非同尋常的關係

Christoph Strack
2018年5月14日

以色列建國70年之後,德國和以色列之間有著緊密而穩固的雙邊關係。在納粹大屠殺結束之後,可能沒有人想到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不過,巴勒斯坦問題仍然是不斷引起爭議的主要分歧點。

Symbolbild deutsch-israelische Beziehungen
聯邦德國和以色列之間的官方對話最早始於1952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Schlesinger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特別的,因為納粹德國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歷史罪行對雙邊關係的影響力永遠也不會消失。不過自從1965年聯邦德國與以色列建交之後,兩國關係實現了顯著的發展。為兩國早期的和解做出重要貢獻的代表人物包括以色列首任總理古裡安(David Ben Gurion,1886-1973)。儘管大屠殺的陰影還在,但是古裡安卻極力主張人們瞭解"另一個德國"。古裡安和聯邦德國第一任總理艾德諾僅僅有過兩次會面--分別是1960和1966年--但是這兩位領導人之間卻有著朋友般的默契。

聯邦德國和以色列之間的官方對話最早始於1952年。一開始的會談話題主要是戰後賠償,隨後就是關於德國秘密向以色列輸送武器。這一內幕在1964年中東地區局勢緊張時期曝光之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不過最終也是這一因素最終促成了德以兩國在1965年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定居點修建引起的爭議

共同的紀念日活動和德國政要對以色列的訪問,加深了兩國之間的關係和團結。不過,柯爾雖連續擔任總理長達16年,在任期之內卻僅僅兩次訪問過以色列。現任總理梅克爾則大不相同:到目前為止她已經有過六次訪以的經歷。不過隨著納坦雅胡政府的右翼民族主義傾向日益明顯,梅克爾訪以的頻率也在降低。梅克爾領導的歷屆政府都不斷強調支持以色列國的生存權,但是面對以色列持續在巴勒斯坦地區修建猶太人定居點,柏林方面也多次重申,支持以"兩國方案"來解決以巴問題。

1960年,以色列首任總理古裡安(左)和聯邦德國總理艾德諾在紐約會面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每次以色列推進新的定居點修建工程,德國都會加以勸告,提醒對方不要進一步激化緊張局勢。1994年夏,德國率先在傑裡科(Jericho)設立駐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代表處,科布勒(Martin Kobler)成為來到巴勒斯托地區的第一個外國外交官。他如今是德國駐巴基斯坦大使。當時人們曾經希望這一舉動能夠給雙方和解帶來裨益,然而這一希望後來還是破滅了。

德國的特殊責任

儘管存在意見分歧,但是梅克爾在以色列還是享有很高的聲望。2008年,她是第一位在以色列國會發表演講的外國政府首腦,而且是用德語演講--屠殺猶太人犯罪國的語言。唯一在德國議會發表過講話的以色列政要就是前總統佩雷斯(Schimon Peres,1923-2016)。作為納粹時代的見證者,佩雷斯曾受邀參加德國聯邦議院紀念納粹大屠殺死難者的活動。

在美國決定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之後,巴勒斯坦的支持者在柏林舉行了抗議示威圖片來源: imago/snapshot/F Boillot

在2008年那次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國會講話中,梅克爾在說出下面這番話時顯然相當動感情:"在這裡我要明確強調:在我之前的每一屆聯邦政府,每一任聯邦總理都承擔著德國出於歷史責任而維護以色列安全的義務。德國的歷史責任是我們國家的最高利益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作為德國總理,以色列的安全對於我來說永遠都是不容談判的。"

直到今天,梅克爾的這番話還時常被人引用,但是也在德國招致不少批評。因為對於德國民眾來說,派出德國聯邦國防軍到中東地區執行軍事任務,哪怕只是作為聯合國藍盔部隊的成員到戈蘭高地維和,也是不可想像的。尤其在目前以色列和伊朗之間劍拔弩張的局勢下,人們更要擔心,梅克爾所說的這種對以色列的責任究竟包括哪些內容。

以色利政府實行種族隔離政策?

對於德國政界來說,和以色列的關係始終都是非常敏感的話題。人們普遍認為,在前綠黨外長菲舍爾(Joschka Fischer)任期內,雙邊關係非常融洽。2001年,菲舍爾正在特拉維夫參加政治磋商,這時候傳來了巴勒斯坦人在海濱發動恐怖襲擊造成21人死亡的消息。幾個小時內,菲舍爾就開始在以色列方面和時任巴勒斯坦民族自治機構主席阿拉法特之間展開斡旋。

不久前,德國發生了以色列人戴猶太小帽在街頭被毆打的事件,不少猶太人因此舉行遊行示威,要求德國政府保障猶太社群的安全,防止德國伊斯蘭化圖片來源: Reuters/F. Bensch

前德國外長嘉布瑞爾在任期間,則經歷了德以關係的緊張。2016年,在嘉布瑞爾已經抵達以色列之後,總理納坦雅胡取消了與他會面的安排,原因就是這位時任德國外長會見了一些以色列政府批評人士。在那之前,還在擔任社民黨主席的嘉布瑞爾曾在訪問希伯侖(Hebron)之後將以色列稱作"種族隔離政權"。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修建猶太人定居點的行為常常引起爭議。正是因為這一分歧,去年德以雙邊政府磋商被取消。而如今藉以色列建國70周年的時機,雙方有意重新啟動這一磋商。

目標是"兩國方案"

德國新一任的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也是來自社民黨,他在努力表現出更為細致的外交能力。剛剛上任後不久,他就訪問了以色列,展示出對於德以關係歷史淵源的政治敏銳度。不過,面對時局,他也遇到兩難境地。"對於我們來說,一個猶太人民主國家以色列的和平未來,只有通過兩國方案才能夠解決",他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顯然他還是延續了前任嘉布瑞爾的路線。

德國外長馬斯在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為死難者敬獻花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 Yefimovich

目前,德國方面還看不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解決爭端的跡象。而德國早已是以色列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同時也在不斷地向以色列提供潛艇。雙方還有很多聯合科研項目。但是政治關係仍然存在不少分歧。

 

Christoph Strack Christoph Strack曾在波昂和耶路撒冷就讀神學專業。如今他生活在柏林,從事記者職業30餘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