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墓地文化

2011年10月31日

在東方各國,墓地大多給人一種陰森、淒涼的感覺,和墓地比鄰而居,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德國情況有些不同,不少墓園都坐落在城市腹地。可能正因為如此,德國墓地的設計和植被的佈局格外講究,成為德國文化特有的一個重要符號。

圖片來源: Zentralverband Gartenbau e.V

統計資料顯示,截止到2011年1月,德國全境一共有3萬左右墓園,平均每戶墓地佔地約4平方米。記者隨意走向一座墓園,還沒進入園區,首先就被它的地理位置所吸引,離市中心最多十分鐘的車程,四周公宅環繞,還有的餐館和理髮店乾脆命名為"墓園",整個墓園好像是一座街心花園。穿過一扇小鐵門,撲面而來是一大片密密匝匝的墓碑,馬路上的喧鬧頓時被一道柵欄牆隔開,靜謐和安寧的氛圍彌漫記者的四周。葬在此地的墓主有的是土葬,也有的是火葬的。

墓碑堪比藝術品

墓碑的造型種類繁多、大小各異,不少都經過精雕細琢,更像是一件件藝術品。有的像一座小型假山,有的是一個十字架,有的做成半圓型,也有的做成中規中矩的矩形。墓誌銘通常簡單明扼要,一般只有逝者的姓名、出生和逝世時間。沒有中國墓碑上經常見到的照片和配偶的姓名,墓碑的背面不鐫刻逝者的生平事跡。從墓碑上的生卒年代看,墓園裡墓地建成的時間跨度很大,記者甚至看到一些十九世紀的墓碑,由於久經風吹日曬雨淋,石碑上的墓誌銘大多已經模糊不清。這些墓地也由於長時間沒有專人打理,青草沒踝。

與東方喪葬習俗讓人感覺不同的地方是,墓園裡幾乎每塊墓碑的旁側都是種滿各式各樣的花卉植物,而且,有著風格迥異的佈局。陪伴我參觀墓園的賓徳(Kirsten Binder ),是德國園藝協會的會長,對於墓地園林的設計頗有研究。她說,德國的墓園設計堪稱藝術。她提起德國墓地文化幾百年來的變遷歷史。16-17世紀,墳墓不過是在掩埋棺材的上方樹立一塊墓碑,當時,墓碑上會記載逝者生前的職業、作為和喜好等細節資料。從17世紀中葉起,人們有意識地在墓園裡種植植物,"此舉主要是為了祛除屍身的腐味,純粹是從衞生角度考慮的。"賓徳繼續解釋,再往後墓園文化發展得越來越專業化,有了專門設計墓地的工程師和設計墓園景觀、植物的花卉師。賓徳介紹說,一般一塊用作土葬的墓地大小約為120X250釐米,可供一人或者多人下葬,租用期通常可以延續。還有一種尺寸為110X240釐米的土葬墓地,使用期限在20至25年之間,到期後不能續約,"因為20多年以後,屍身和棺材基本上都被土壤裡的細菌腐蝕了。"賓徳說,在德國的不同地方會根據土壤的狀況,規定不同墓地使用年限,有的地區只需十幾年的時間屍身和棺材就都腐蝕了。用作火葬的墓地,面積會小得多,一般只有120X120釐米。

墓地修飾很講究

賓徳說,大多數墓地(無論是家族墓地還是個人墓地)的設計都會遵循達芬奇的"黃金分割"原理,花卉、植被、裝飾品和墓碑的種類、造型和比例都有嚴格的專業要求。賓徳說,有些逝者的親屬還會要求在設計中體現風水原則,不過,多數墓地的設計還是以整體的美觀、和諧為目標的。"多數情況下,逝者家人都會和負責墓地設計的工程師、花卉師作事前的溝通,主要是告知逝者身前的特殊偏好和願望,例如,他比較喜歡的植被或者有什麼特別的愛好。"賓徳舉例說,假如逝者身前比較鐘情朋克風格,花卉師可能就會把墓地花卉設計成紅色"雞冠"狀;再例如,逝者身前喜歡打高爾夫球,墓地植被就可能被鋪上一片茵茵綠草,其間,點綴某種白色花卉,每當花期到來,一朵朵白花就好似一棵棵白色的高爾夫球。"墓地是逝者安息的後花園,尊重逝者願望、滿足家人情感是我們最重要的職責!"賓徳非常認真地說。

一般情況下,一塊墓地會用60%的面積鋪設草坪植被,用25%的面積種植墓地的邊框植被,餘下的15%用來栽種需要經常更換的花卉植物。大多數逝者家屬都會請專業人員主持設計,之後的養護工作則委託給花卉師護理,也有的家庭是自己親歷而為。賓德說,墓地設計和製作因為選材和要求的區別,價格所以差別較大,不過顧客可以和設計方"討價還價",盡爭取到滿意的價格。墓地護理的價格相對固定,她介紹說,養護一塊火葬墓地的年平均費用約為120 -210歐元,土葬墓地的年護理費在180-300歐元之間。花卉師除了定期修剪植被,為花卉施肥澆水,還要在冬季來臨之前,給墓地的植被做防凍保護,第二年復活節前在替墓主更換新的花卉植物。"我覺得收費太貴,所以,自己會定期澆水、施肥、清掃落葉",正在自己家族墓地上整理花卉植被的馬丁(Martin)說,他平均一周會來墓地兩三次。馬丁的家庭信奉天主教,所以,墓地上安放的聖母瑪麗亞的雕像,還有一支終日燃燒的紅燭,"這個燭光在天主教裡被稱作是永恆之光",馬丁解釋道,一支這樣蠟燭可以持續燃燒5天。所以,他常來墓地,除了祭拜祖先之外,還肩負著保證"永恆之光"不滅的使命。

賓徳還說,正因為墓園給人特別寧靜的感覺,一些附近的上班族經常利用午休時間,來這裡散步、小憩,呼吸新鮮空氣。有些新近修建的墓園還專門鋪設了自行車道,供人休閒鍛煉。賓徳說,"只要來訪者尊敬逝者、愛護環境,也不大聲喧鬧,我們和多數墓主都是歡迎遊人前來分享德國墓地文化的。"

作者:麗麗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