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總共殺害了超過100萬人,其中大部分為猶太人。周一(8月20日),馬斯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的訪客留言冊上寫道:"人間地獄:這是一個德國人的創造,名叫奧斯維辛。充滿悲痛、充滿恥辱地,我們向被納粹殺害的男女老幼鞠躬致歉。德國對於不容侵犯之人性尊嚴的責任,來源於這些受害者的遺存。這一責任每時每刻、無處不在,這一責任永遠不會終止。"
這也是1992年之後,首名在任期間的德國外長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在集中營大門口,"勞動使人自由"的標牌下,92歲的倖存者圖爾斯基(Marian Turski)迎接了德國外長。他說,十分樂意陪同馬斯參觀集中營遺址,因為後者曾經說:"我正是因為奧斯維辛而從政。"
德國總理梅克爾此前在參觀集中營遺址時曾經說,這裡發生過"史無前例的反文明罪行"。圖爾斯基告訴馬斯,當年,納粹每天都要對集中營的囚徒進行甄別,區分"具有生存價值"和"不具生存價值"的人。他同意馬斯的看法:"每個來到奧斯維辛的人,得到的問題比答案更多。"
圖片來源: DW/M. Sieradzka 如今,在集中營遺址,仍然處處能見到當年的工業化屠殺之痕跡。這裡有堆成山的鞋子,是由遇害者在被殺前脫下的。還有無數的牙刷、梳子、假牙、成噸的人類毛發。馬斯說,這裡是全世界"最可怕的地方"。
"民主並非理所當然"
在訪問完集中營遺址後,馬斯還與一些德國、波蘭青少年會面。除了奧斯維辛、納粹暴行,馬斯也與他們討論了歐洲的現狀。馬斯鼓勵青少年"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希望他們能夠大聲地反對日常生活中的種族主義思維。馬斯注意到,尤其是在社群網站上,少數種族主義者、民粹主義者比支持民主的大多數要更為活躍。"不僅僅在德國,在其他歐洲國家的社會、媒體、議會裡,我們也能感受到,民主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由於當前德國的種族主義思潮有抬頭的趨勢,不少人呼籲應當將訪問納粹集中營遺址作為中小學教育的必修課內容。不過,在周一的新聞發布會上,馬斯對這一強制性做法表示反對:"我非常支持讓更多的人訪問奧斯維辛的做法,但是這必須是自願的行為。"目前,奧斯維辛遺址的訪客數量逐年增長,2017年甚至超過了200萬人次。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1977年訪問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高官並不常去奧斯維辛
1977年,時任西德總理施密特來到奧斯維辛,成為首名訪問該集中營遺址的德國最高層政治人物。施密特當時說:"這是一個本讓人沉默的地方。但我堅信,德國總理在這裡不可以沉默。"他在講話中談及了德國人對二戰中數百萬被屠殺者的罪責,並強調了這對年輕一代的重要意義。"歷史不僅僅是一連串因果事件,也包括責任與罪責。"施密特的這一發言,直到今天依然對德國政界有著強烈的指導作用。
施密特的繼任者柯爾也曾經以總理身份訪問過一次奧斯維辛。之後的兩位德國總理:施羅德與梅克爾,都沒有在任期內訪問過該集中營遺址。而德國聯邦總統,則會出席每十年一次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大型紀念活動。
1945年5月8日,歐洲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並開始反思納粹專制的罪行。在全德國範圍內,人們建起無數個紀念百萬計的戰爭受害者的地方。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達豪(Dachau)是納粹德國時期所修建的第一批集中營,位於慕尼黑附近。希特勒上台幾周後,那裡就關押了第一批囚犯。達豪集中營為後來在第三帝國修建的其它集中營樹立起榜樣。雖然當時並不是按照死亡集中營來設計,但達豪殺害政治對手的數量超過其他任何一個集中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從1933年開始到二戰結束,位於紐倫堡的黨代會場一直是納粹政權上演大型宣傳活動的地方。在這塊16.5平方公里的場地上,每年納粹召開黨代會期間都會舉行最多有20萬人參加的遊行。會議大廳未能完工,它的一側就是納粹黨代會場文獻中心的所在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aniel Karmann 柏林萬湖(Wannsee)岸邊的瑪裡爾別墅(Villa Marlier)被認為是猶太人大屠殺行動的策劃中心之一。1942年1月20日,15名納粹政府及黨衛軍成員在此探討屠殺猶太人的細節。1992年,這座別墅變成了萬湖會議紀念教育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貝爾根-貝爾森(Bergen-Belsen)集中營一開始是關押戰俘的集中營。在二戰的最後幾年,這裡關押了許多其他集中營的病人。他們中的大部分不是被殺害,就是死於疾病。5萬名死者中,有一個小姑娘的名字叫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後來公開的她的日記讓全世界都記住了這個女孩的名字。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Klaus Nowottnick 柏林的本德勒勃勞克(Bendlerblock)是炸彈刺殺希特勒行動的指揮中心。這個行動最終未能獲得成功。由史陶芬伯格(Graf Claus von Stauffenberg)上校等領導的抵抗運動小組於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未遂。刺殺行動的部分負責人在當天被槍決於本德勒勃勞克。今天,這裡是紀念德國抵抗運動的地方。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轟炸漢堡的過程中,英美軍隊的轟炸機向戰略要地漢堡發起了一系列空襲。城市中心的聖尼古拉教堂被轟炸機飛行員當作地標式建築,遭到嚴重損壞。1945年後,人們沒有在這片廢墟上重建教堂,這裡也已成為歐洲空戰受害者的紀念碑。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1941年,許多心理病患者和殘疾人被害於黑森州的哈達馬爾市。納粹當局認為這些人「不配活著」,用注射毒藥和毒氣殺害了大約1萬5千人。整個德國的受害者人數為大約7萬人。今年的紀念館中,保留著當年「安樂死中心」的房間和旁邊埋葬許多受害者的墓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1945年4月爭奪澤勞高地的戰役是蘇聯紅軍攻佔柏林的前奏。這場二戰期間在德國本土所進行的最大規模戰役中,10萬德軍對壘10倍的蘇聯紅軍。德軍4月19日戰敗後,通往柏林的大門被徹底打開。1945年11月27日,人們舉行了澤勞高地紀念碑的揭幕儀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這裡是紀念歐洲範圍內600萬名被屠殺猶太人的地方。建築過程耗時兩年,於2005年5月12日正式揭幕。位於德國議會大樓附近的這片碑林中有2711個大小不一的紀念碑。參觀者可以自由的穿梭其中。他們的腳下是一座地下紀念展覽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受納粹迫害同性戀者紀念碑從外形上參照了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的樣子。2008年5月27日,人們為坐落於柏林蒂爾加滕公園(Tiergarten)的這座紀念碑揭幕。人們可以通過玻璃看到紀念碑裡面循環播放的同性之間互吻的影片。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Markus C. Hurek 在德國國會大廈對面,最新落成的一個重要紀念館於2012年對外開放。這個像公園一樣的設施是紀念納粹時期約50萬名被殺害的辛提人和羅姆人的地方。在黑色的水潭中心,有一個三角形的石碑。這也是當年在押辛提人和羅姆人衣服上的標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藝術家德姆尼希(Gunter Demnig)1990年開始了一個反思猶太人大屠殺的項目:在受害者生前居住地門口的路上嵌上這種用黃銅磚。上面刻著受害者的名字和死因。超過4萬5千塊「絆腳石」分佈於德國和其他17個歐洲國家。這也構成了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分散式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