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力援助中國重建地震災區
2008年6月15日在四川的白沙鎮,到處可以看到地震留下的痕跡。幾乎所有建築都受到嚴重損害。已經在帳篷中居住了4周的居民開始準備搬遷到在明河岸邊一塊空地上建起的臨時居住區。臨時居住區的一端是正在耕種的農田,另一端新建築的框架已經拔地而起。新住宅區的供水問題已首先得到解決。德國技術援助局的工作人員在這裡建造了一個可為2500人提供清潔飲用水的設施。
居民江星洪及其全家人就居住在供水設施對面的一個路邊帳篷裡。他說:"我們先是得到政府供應的瓶裝飲用水,後來就有了從山上引來的泉水。現在德國人在這裡修建了供水設施,水不用燒開,可以直接飲用。我們已經喝過供水設施提供的水,很像礦泉水,沒有其它味道,很乾淨。"
中國當局對供水設施提供的飲用水也進行了嚴格的檢查,並對結果表示滿意。必要時,該設施可解決1 萬人的飲水問題。但是,白沙鎮臨時居住區的居民今後幾年將著手這裡的重建,政府也在爭取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 。
德國技術援助局的金德勒說:"該設施主要用來幫助災民渡過震後到水供應恢復正常的過渡時期。也就是到第一批水井重新修復,安裝了氯化殺菌設施或者公共網路恢復營運之前的中間階段。在此之前,我們必須保障這一供水設施的正常運轉。"
工人們正在快速建造著臨時居住用的棚屋。和中國眾多建築工地上所有民工居住的工棚別無兩樣。工段長劉長興介紹了這種工棚的好處,"這種建築材料非常輕。即便是發生強烈地震也不會變形。一旦牆體倒塌,給人造成的傷害也不大。而普通的磚房或者水泥房一旦倒塌,就會造成嚴重傷亡。我們使用的屋頂材料絕緣性能比較好。不怕風吹日曬。有冬暖夏涼的作用。"
目前,災區居民面臨的是炎熱的氣候。但是他們還將在簡易工棚中渡過幾個冬天。德國技術援助局的項目負責人巴爾馳對災區重建的速度感慨萬分。他說,"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混亂階段很快結束。人們迅速恢復了各組織和管理機制,迅速投入了重建工作。這種速度和效益我還從沒有經歷過。"
近日,露宿帳篷中的災民將能夠搬入新建的臨時居住區。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