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Diversity

2011年9月11日

過去,人們心中典型的德國大學生是:年輕,未婚,德語是母語。現在德國高校裡的學生早已不再符合上述"模子",就業市場也增添了不少多樣性。

圖片來源: DW

目前,在德國大約有8%的大學生有外來移民背景。此外,很多想短期在德國獲取一個大學學業的外國人也來到德國,目前人數大約有25萬。德國科學基金聯合會(Der Stifterverband für die Deutsche Wissenschaft.)的副秘書長邁耶爾-古柯爾(Volker Meyer-Guckel)強調:"積極提倡開展高校教育和德國逐漸趨向移民國家的變化,大大改變了在德大學生群體的結構。"

不僅是學生的國籍和母語發生著變化,年齡上也和以前有很大差別。今天,也有具備職業經歷的人再去大學學習。這些人可能沒有經歷過高中升學考試,甚至還可能已經有2個孩子和一個兼職工作,年齡也高於過去大學生的平均年齡。所以邁耶爾-古柯爾表示:"現在正是高校對此做出反應的時候。"因為現在高校的生源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名來自玻利維亞20歲的女學生和一位來自科隆的45歲手工藝師傅自然會有完全不同的經歷和需求。

"多樣性"就是形容德國高校現狀的貼切的詞,詮釋了人與人之間共同生活和工作的共同點及不同之處。為了這種"多樣性"在高校中很好地得到發展,德國科學基金聯合會開展了名為"不一樣更好!多樣性創在機會"的競賽。這個競賽是由德國高校倡議協會給予支持,其重點工作著重於"多樣性"研究。8所高校各自贏得25000歐元,作為一些研究項目的啟動資金。例如,位於德國埃森的弗爾科旺藝術大學(Die Folkwang-Universität der Künste)得到這筆錢,將用於一個輔導項目,這個項目應該可以幫助外國新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給新生提供網上指導

"我們培養大學輔導員,使他們能夠在網上給第一學期的外國新生提供一些幫助",負責這個計劃的施佩爾斯貝格(Karoline Spelsberg)說道:"如果是涉及到住房、簽證或者入學註册的問題,輔導員會給新來同學一些建議,也會幫助解答一些與專業相關的問題。"在輔導員培訓方面,施佩爾斯貝格也嘗試了新的教學方式。她說,學生們必須借助iPod-Folios等現代科技工具完成作業,在此過程中可以選擇各種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她還強調"每個學生各有不同,而這正是一個優勢!"

很多國際化的大公司內都有類似的"多樣性計劃"。一項由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Stiftung)做出的"多元化管理"研究表明:全球化趨勢導致,多元文化和選擇的多樣性越來越多的被人們重視。很多大學課程和進修培訓已經提供給學生這樣的多元化管理課程,讓企業負責人和經理等管理人員對員工參差不齊的需求提早做出準備。自2008年以來,柏林自由大學已經開設了一個名為"性別和多樣性能力"的4學期碩士課程。每年會有20名學成參加此課程。

多樣性生活,多樣性授課

這一深造專業每學期的學費1500歐元。這樣的培訓針對在管理部門負責人力資源或監督男女平等事務的人員,以及一些非政府組織的工作人員。他們將瞭解反歧視法等相關法律,討論"潛在的歧視現象"。比如,從名字就能看出移民背景的應聘者很難獲得面試機會這類現象。參加培訓的學員要討論,公司的哪些具體決策和體制有可能避免歧視現象的發生。

這一深造專業的授課人員希德裡希( Katharina Schiederig)介紹說,該專業的目的就是推廣多樣性生活,傳播多樣性思維。這門課的大部分學員之前學的是法律和企業經濟專業,年齡在30歲-60歲之間。他們中的三分之一來自外國。因為"反歧視"、"機會"、"容忍"這些詞在國外也是一個重要的討論內容。這些外國學員希望自己能改變本國存在的一些不公現象。


作者: Sabine Damaschke/Richard Fuchs   編譯:韓菲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