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學者解謎非洲海域毒氣團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4月11日

非洲南部國家納米比亞的海域,經常會發生一種奇特的自然景觀,那就是無數條海魚,突然會紛紛跳到岸上,集體自殺,築起一道死魚牆,因為它們生活的水域,充滿了毒氣-硫化氫,它們被迫逃亡。現在,德國學者很可能找到了答案。

海岸死魚圖片來源: AP

每隔幾年,納米比亞的海域,都會出現一次戲劇性的場面:上百萬條海魚,爭先恐後,紛紛跳上岸邊,堆出高達半米、長達幾公里的魚牆。導致魚類集體自殺的原因,是海水中的致死毒氣團,它是由溶解在水中的毒性氣體-硫化氫構成的。為了躲避它,海中的魚類,寧願上岸自盡,也不願意在毒氣中身亡。在遠洋海域,成年魚類往往還有機會逃之夭夭,但是它們所產的卵和它們的幼年後代,卻難於倖免。

德國的羅斯多克-瓦爾內明德波羅的海研究所,德文簡稱為IOW所,和不來梅的馬普協會水生微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現在可能終於發現了引發這一自然現象的原因。

IOW所的物理海洋學家拉斯介紹說:「這塊面積為20萬平方公里的納米比亞海域,是世界上四個最重要的幼魚產地之一。」這種魚類集體自殺的現象,主要發生在夏季,也就是北半球的冬季,它嚴重威脅著沙丁魚、無須鱈魚、鯖魚等海魚的「搖籃」。IOW所的學者,駕駛著「亞利山大.馮.洪堡」號科研船,針對神秘的毒氣團現象,進行了首次科學勘察,並於今年一月,成功地觀察到這樣一個毒氣團。拉斯介紹說:「它大約有150公里長,幾十公里寬。」他們已經計劃再進行一些後繼勘察活動。

這團毒氣,為IOW所的科學家們所提出的假設,提供了重要依據。拉斯介紹說:「迄今為止,學術界普遍認為,硫化氫只出現在海底的沉積層中。但是我們卻認為,硫化氫也可以在水中生成。」證明這一論點的關鍵證據,是毒氣團的厚度及其所含的不同細菌種類。拉斯介紹說:「我們觀察到的這團毒氣,有幾十米厚,說明它是由浮游在水中的細菌組成的。這類細菌也出現在其它水域中。」硫化氫是這類細菌的代謝產物。

另外一種細菌,是以海底沉積層中有機物腐爛時生成的硫化氫為養料的,它們在納米比亞海域的海底,構成一片片幾釐米厚的墊子。拉斯介紹說:「這些細菌如此之大,以至於人們用肉眼就可以辨別出來。」這些細菌墊子的作用原理如同一個開關:為了降解硫化氫,它們需要硝酸鹽。假如它周圍的海水中不再含有硝酸鹽,它們就會讓那些有毒性的硫化氫氣體穿過。隨後,這些硫化氫就會聚集在墊子的上方,構成僅有幾米厚的氣層。

一旦這些大型細菌的氣化作用發生故障,就會有整塊整塊的沉積層剝裂,浮向海水表面。拉斯解釋說:「大約每隔50年,在納米比亞鯨灣一帶的水域,人們就可以觀察到這些類似於浮冰一樣的東西,在海上漂游。這樣的毒之島,所到之處,都會殺死它周圍的所有生物。」

IOW所的漁業生物學家阿爾海特表示,如果這次勘察活動獲得的認識,今後可以得到證實的話,將會為漁業政策,帶來重要的啟示。他介紹說:「假如科學家可以準確預告毒氣團出現的時間,那人們還可以在此之前,大規模地捕魚,因為這些魚反正將是死路一條。毒氣團現象過去之後,又可以頒布保護措施,以使得被削弱的魚群數量,能夠得到恢復。」

然而,據學者們告知,迄今為止,他們還沒有掌握準確的數據,以說服勢力強大的捕魚界。阿爾海特介紹說:「我們可以證明這一帶海域的魚群數量,在過去3000年裡,都有過哪些波動。但至於在過去20年內,魚群數量的急劇下降,是出於硫化氫的緣故呢,還是和人類的行為有關,我們就很難斷言了。」

(施彥)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