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學者談美大選對中國與台灣政策的影響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11月3日

布希連任或者是克裡入主白宮,這兩種不同結果將對美國的對華政策分別產生何種影響呢?德國之聲記者張曉穎就此採訪了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教授桑德施耐德教授。

克裡如果當選,會結束美國的單邊主義嗎?圖片來源: AP

美國總統大選前,有關中美關係和台灣問題的兩件事引起了政界和媒體的關注。一是,前中國外長錢其琛在中國媒體撰文批評布希的外交政策,二是美國國務卿鮑威爾10月25日訪問北京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強調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不是獨立的,不享有作為一個「國家」的主權。根據最新計票結果,雖然現任總統布希領先,但仍不能說已經勝券穩操。

問:11月1日,美國總統大選前一天,英文版的中國日報轉載了前中國外長錢其琛批評建立在武力基礎上的布希外交政策。在您看來,這是不是說明中國政府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對美國大選施加影響呢?

答:前中國外長恰恰在美國總統大選前一天通過媒體就美國外交政策表態,反映了北京對某些事情的看法。中國對美國的對華政策表示懷疑,這並不是新的現象,而是由來已久。比如商貿問題、台灣問題以及美國總體的戰略部署等。如果錢其琛明確提出了布希主義的核心是武力,那麼他是清楚自己指的是什麼的。因為美國在中國周邊地區的勢力影響確實很大。

問:那麼,如果布希連任,其對華政策是否會有所改變呢?

答:2001年9月11日前,美國對華政策不能說是對抗性的,但卻是批評性的。不過近兩年來,兩國關係有所緩和,特別是通過反恐鬥爭中的合作。但是中美在戰略領域依然存在著一系列基本矛盾,特別是布希如果得以連任後,這些矛盾隨時都能發展成為國際性衝突。從歐洲的角度看,我認為,歐洲還沒有認真對待這一潛在衝突的危險性。因此,今後四年這將繼續是我們應該關注的議題。

問: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訪問北京期間,明確強調了美國支持一個中國的堅定立場,並稱台灣不享有一個「國家」的主權。鮑威爾的話得到了北京的讚揚,卻在台灣引起了極大反彈,特別是台獨分子當中。那麼,鮑威爾的表態是否暗示了布希第二任期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可能的政策走向呢?

答:官方說來,這並沒有什麼新意。美國一向支持一個中國的政策,但同時強調要在「對台關係法案」的框架下向台灣提供安全保障。雖然協調這兩點非常困難,但它們並不矛盾。鮑威爾的話沒有什麼新的內涵,但他向台灣內部那些試圖借助2008年中國舉辦奧運會推動台獨行動的人發出了明確的訊號。這無疑將是一個造成混亂的因素,中國屆時也勢必會做出相應的反應。一旦中國做出反應,那麼,美國就必須信守「對台關係法案」做出的承諾,採取行動。但就目前來看,美國軍事力量插手事務過多,特別是在伊拉克的駐軍,因此在台灣問題上同中國直接發生衝突並不符合美國當前的外交利益。因此,鮑威爾不僅僅是象徵性地向那些推動台獨的人發出了明確的訊號,從而避免這一問題導致致命的衝突。

問:美國總統競選當中,克裡陣營曾傳出過可以通過「一國兩制」的模式來解決台灣問題的聲音。這是否代表了克裡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走向呢?

答:當然可以說「一國兩制」是可能運作的,但這卻是虛擬語氣。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中國大陸發生政治變化,而就目前看來卻是不可能的。從香港近幾個月的發展來看,「一國兩制」的模式對台灣來說,是一點吸引力都沒有的。只要中國大陸不出現根本性的變化,這一模式是不可能運作的。因此可以說,這只是克裡的競選策略,而不能代表其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走向。不管誰當選美國總統,都必須尋求一條與中國保持建設性關係的外交途徑,其中台灣問題仍是關鍵的因素。民主黨比共和黨在此問題上可能不是那麼強硬,這一點是清楚的。但如果克裡勝選,儘管就現在計票結果來看是不太可能的,他也必須從根本上考慮,如何確立其對華政策。

問:那麼,在太平洋兩岸關係方面,克裡與布希推行的政策將有那些明顯的不同呢?

答:太平洋兩岸關係和大西洋兩岸關係的發展原則基本是一樣的。這不是一個個人所能決定的問題。當然布希和克裡的外交政策會有所不同,比如,克裡可能會更趨向多元化的外交政策,但面臨的問題卻是相同的。不論克裡政府,還是布希政府,他們都必須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只是台灣,還有北韓問題,能源安全問題,貿易衝突等。我認為,一些歐洲人所希望的通過美國政府換屆帶來根本性的改變是不切實際的。人們不能指望克裡一旦上台,一切將會與布希時代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