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專家與企業看氣候保護的經濟效益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12月6日

加拿大蒙特利爾「世界氣候大會」將開到本周末。來自世界各地與會的氣候專家及政界人士,將就制定新的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指標的問題進行討論,因為他們已明白意識到,氣候保護問題關係到企業自身的基本利益,同時可創造一個高達數十億商機的未來市場。德國經濟界十分重視氣候與經濟的關係。

減緩北極融冰刻不容緩圖片來源: AP

德國經濟研究所預測,未來數十年中,大自然災害將在全球造成高達2千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回顧過去,情況也好不了太多:居世界領導地位的「慕尼黑再保險公司」估計,過去50年中,風災、水災及地震的發生次數增加了十倍。難怪企業開始覺醒,因為這已涉及到自身的生死存亡,不能再因循下去。反過來說,沒有經濟就談不上氣候保護。

漢堡「世界經濟研究所」的米歇洛瓦說:因為所有經濟的生產運作都會排放二氧化碳,因此氣候保護必須由企業作起。現在歐洲已展開的有關廢氣排放量交易顯示,最大的廢氣排放單位,如鋼鐵產業、能源生產企業等都遇到相同的問題,因此他們必須針對此問題,尋求以最低成本降低廢氣排放量的途徑。

現在連世界電器業鉅子-美國最大的「通用電器康采恩」也已開始更弦易轍。該企業行政總裁伊梅爾特說:我們已看到危機將至,因此現在已到了著手應變的時刻。此外,國際財經市場近來也異常關注這個議題。然而,僅靠自由市場經濟的運作機制將不會起到太大作用。

米歇洛瓦說:「只有在國家制定明確框架條件的情況下,市場才能有效運作,僅靠企業單方面的作為是不夠的。從德國及日本的個別企業自願降低廢氣排放量,而其它業者卻因氣候災害尚遠在天邊而袖手旁觀的經驗來看,的確需要由國家主導,將廢氣交易引進市場,以達到降低廢氣排放量的目的。但其後應該讓企業進行自由交易,不過問他們以什麼手段達到減少廢氣排放的最終目標。」

經濟界希望政府制定長期的氣候保護法規,以便規劃投資計劃。蒙特利爾氣象大會已對此發出了明確訊號。米歇洛瓦說:「2012年以後國際氣候政策的發展方向,是此次會議的重要議題。如果能夠制定一項10到15年的發展藍圖當然最理想,因為企業大型投資項目的一般期限為10到20年,甚至也有30年的。因此企業希望能從蒙特利爾會議獲得一個以『京都氣候保護規章』為準則的明確訊號。」

更何況氣候保護議題也涉及到數十億金額的市場商機。據國際能源機構估計,未來25年中,能源領域的投資額將高達16千億(兆)美元。德國經濟界也有可能在這一巨大市場上分一杯羹。

米歇洛瓦說:「德國為數眾多的經營可再生能源及節能技術的企業,都有可能從中獲得好處,因為現在其它國家對這方面的技術需求大增。例如在發展中國家推行的與所謂「清潔發展機制」有關的特殊氣候保護項目,就存在巨大的技術輸出潛力。」

米歇洛瓦將目前的市場情況與90年代初期的網際網路市場熱潮作了比較:當時許多小型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不少具備了增長潛力。現在米歇洛瓦自己已從環保技術發展中獲得利益:他的公司剛收到一份巨額訂單,就是替一家韓國化工廠在環境污染法方面提供諮詢。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