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對華政策:在自我反思和不信任之間

ARD
2023年6月19日

第七輪德中政府磋商本周在柏林召開,這也是五年以來該會議機制首次線上下舉行。而到訪的中國總理李強將會面對一個與梅克爾時代截然不同的德國政府對華政策。

6月19日,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總統府歡迎中國總理李強到訪。施泰因邁爾強調了美中關係對「全球安全與合作」的重要性
6月19日,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總統府歡迎中國總理李強到訪。施泰因邁爾強調了美中關係對「全球安全與合作」的重要性圖片來源: Nadja Wohlleben/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到德國訪問的話題,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國內並未引起太多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只是在上周四簡短宣佈了這項行程安排。官方媒體對德中政府間磋商沒怎麼聚焦,更沒有多少聲音指出,目前在柏林執政的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聯合政府對待中國政府的態度,與前任梅克爾政府相比要明顯更具批評性。

大環境今非昔比

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的學者龍靜看來,中國的黨和國家領導層如今需要應對德國不同於以往的對華政策。

這位外交政策研究學者認為,與梅克爾執政時代相比,德中關係中很多因素都發生了改變,「包括國際環境、地區安全局勢以及德國自身內政環境」。

德中政府磋商在即 如何重新定位對華關係

04:0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雙邊關係變得更加複雜

北京的政治學者吳強對兩國關係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在他看來,德中關係目前進入了一個「自我反思」階段——而這與互相之間的不信任感同時並存。

吳強是為數不多的身在中國、並且仍然在公開表達批評性觀點的國際政治學者之一。他曾在清華大學任教,但後來因為公開發表對中共批評的言論而遭解職。

「中國和德國之間的互不信任涉及到台灣問題和俄烏戰爭」,吳強在接受德廣聯記者採訪時說,「除此之外還有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以及德中經濟關係如何繼續的問題。」

德國企業面臨難題

中國雖然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然而對於德國企業來說中國的政治環境給他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困難。中國當局對在華開展業務的國際企業提出了比以往更多的要求,希望他們完全避免涉足政治領域,尤其是不要對政治和人權提出批評性的問題。

預計在本次政府磋商會議上,德國政府也會提到中國的反間諜法。這項法律能夠讓中國當局更容易地給外國企業及其工作人員定罪,比如在他們對中國國家統計數據進行評估的情況下。

有關德國國家安全戰略文件的問題

中國總理李強預計還會對德國政府即將出台的對華戰略文件、以及不久前剛剛公佈的國家安全戰略提出不少問題——這份上周發布的德國國安戰略在文本中提到中國六次。

中國政府對這份文件持批評看法,因為在北京看來,這是全世界民主國家感覺收到中國民族主義政策威脅的有一個證據。

學者吳強分析指出:「最讓北京頭疼的是,美國和西方建立起來的所謂集體安全秩序——這個格局將西太平洋國家和東南亞國家都囊括進去。北京最擔心的,就是全世界民主國家聯合起來去共同構建這個安全格局。」

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

北京方面也注意到,德國越來越多地表現出對亞太地區安全局勢的關心,而中國原本將這一地區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

因此當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Boris Pistorius)6月初宣佈明年將再次派遣德國海軍艦艇前往亞太海域進行巡航的時候,也引起了中國的警惕。預計這一話題也會在柏林的政府磋商中被提及。

©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