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巨額基建投資來了,在德中企準備好了嗎?
2025年11月18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中國商會(CHKD)和畢馬威(KPMG)會計師事務所聯合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德國政府設立的5000億歐元基礎設施現代化專項基金也吸引了中國企業的關注。
據德國中國商會周二(11月18日)發布的《在德中資企業營商環境調查報告2025》,在德國開展業務的中國企業中,有40%認為該基金蘊藏著商機。
德國中國商會執行主席陳隆建表示,中國在複雜基礎設施項目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在公平透明的框架條件下,雙方可以開發高品質的項目,為彼此創造長期價值。」
報告作者之一,畢馬威德國的Andreas Glunz指出,受美國政局變化與德國規模龐大的基建計劃影響,「許多中國企業正在調整佈局」。
不過迄今為止,實際投資仍然寥寥無幾。報告總結認為,德國基建投資計劃備受中資企業關注,但「落地方案仍不明朗」。
問卷顯示,多數企業尚缺乏明確方案。其中40%表示有興趣但未形成具體策略;22%認為與自身業務相關不大;僅有少數已明確路徑:與德國夥伴開展合作(15%)、在德擴建生產物流設施(12%);僅10%的中企有意參與公共招標。
德國投資環境差強人意,但仍是首選
此次調查於2025年8月12日至9月7日期間進行,共104家在德中資企業接受了問卷調研。結果顯示,在德中資企業對營收前景總體謹慎樂觀,但同時投資者對監管與經濟因素的擔憂也有所增加。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認為在德投資環境為「中性」,更有接近三成的企業認為投資環境「不利」甚至「非常不利」。
73%的企業表示,高昂的勞動力成本和嚴格的勞動法規是其在德國成功開展業務的最大障礙。46%的受訪企業認為,相比其他外資公司,中資企業獲得德國政府資助的機會更少。
儘管如此,在出海的中資企業看來,德國仍是歐洲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調查顯示,41%的受訪者計劃投資歐洲市場,其中21%的目標市場是德國。匈牙利(18%)和波蘭(12%)緊隨其後。
在德中企在營收和就業預測上均較為樂觀:43%在德中資企業預計明年收入將有所增長,其中22%的企業甚至預計增幅將超過20%。41%的企業計劃增加員工人數。僅有略低於五分之一的企業(18%)預計會裁員。
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希望增加投資——其中19%的人甚至希望比以往增加五分之一。大多數公司(60%)希望維持目前的投資水準。只有10%的公司計劃減少投資規模。
未來領域:數字化、能源與汽車
51%的受訪者認為,數字化是未來德中合作最有前景的領域。48%的企業認為,能源生產、能源安全與電池技術等能源相關主題極具商業潛力;35%的受訪者認為,汽車行業仍是德中合作的重要領域,特別是在電動汽車和智慧型製造方面。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