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復活節和平遊行五十周年

2010年4月1日

本周末,德國復活節和平與裁軍大遊行將迎來它五十周年生日。50年前,因為德國國防軍要裝備核武器,引發全社會大遊行,示威者的核心議題是:實現全球無核化,要求從德國土地上撤出所有核武器。50年後的今天,這些核心議題依然如故。

2008年慕尼黑的復活節和平遊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1957年4月,當時德國總理康拉德‧艾德諾(Konrad Adenauer)對新聞界表示他支持德國國防軍裝備戰術核武器,聲稱所謂戰術核武器不過是傳統炮兵的技術上的延伸.而當時任國防部長的德國基社盟主席施特勞斯,則在向德國聯邦議院做說明時,特別強調了德國面臨蘇聯在常規武器上壓倒優勢的威脅.即便有盟國美國在德國駐軍,德國政界也不能容許本國軍隊面對蘇聯紅軍,長期處於絕對劣勢地位。

德國前總統海納曼:核武器是殺蟲劑

社民黨籍總統海納曼圖片來源: dpa

率先對本國軍隊配備核武器要求提出強烈抗議的和平主義運動,立刻在政界得到了當時的反對黨社會民主黨和工會的支持。一個名為"反對作核武器下的死鬼"的運動,應運而生,並很快得到了社會廣泛支持。支持者的行列中,也有德國兩大教會。但儘管如此,抗議活動還是沒有能夠制止德國聯邦議院1958年3月25日,投票通過了艾德諾政府擴充軍備的提案,提案要求為聯邦國防軍配備美國的戰術核武器。在聯邦議院中,嚴詞抨擊政府提案的,主要是社民黨政治家,後來成為聯邦總統的古斯塔夫-海納曼(Gustav Heinemann)。他針對政府核武擴軍提出:"請您注意:我把核武器叫做殺蟲劑,只不過這一次要被滅絕的害蟲,是我們人類自己。這樣的所謂新式武器實際上意味著原則上不承認任何戰爭法的限制,意味著西方文明迄今為止取得的所有成就毀於一旦。"

1960年的首次復活節和平遊行

在聯邦議院通過了國防軍擴充軍備決議之後,社民黨與德國工會也離開了原有的"反對作核武器下的死鬼"的運動,讓位於社會獨立人士。1960年,這些人士主持舉辦了首次復活節遊行。遊行結束於復活節星期一。活動結束前,在德國北部海港城市漢堡的一個聯邦國防軍導彈演習場,舉行了1200人參加的抗議示威。

聯邦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圖片來源: AP

此後,復活節和平遊行的規模急劇擴大,到1968年,參與人數已超過30萬人,涉及德國一百多個城市。此後德國左翼布蘭特政府實行新東方緩和政策,改善與華約國家例如蘇聯、波蘭與東德的關係,最終承認了東德在聯合國中的地位;70年代中,蘇美也就限制核武庫達成原則協議。這一切都讓德國和平主義者們鬆了一口氣,復活節遊行的規模也有所減小。儘管如此,1970年代末期,隨著蘇聯裝備新型SS-20戰略導彈,北約西歐成員國,特別是德國倍感壓力。當時任聯邦總理的赫爾穆特-施密特(Helmut Schmidt)在1979年社民黨黨代會上指出:

"每一個星期,蘇聯就會部署一枚新的SS-20導彈,附帶3個彈頭。一年就是五十枚,外加每年30架逆火式轟炸機。總計增加的核彈頭超過一百枚,美國和它的北大西洋盟國,一定要採取措施,中和由此產生的戰略不平衡。"

第二輪核武競賽導致和平遊行進入高潮

施密特講話發表一周之後,北約國家決定在德國和西歐四個其他國家部署現代潘興II式導彈。世界範圍內第二輪核武競賽由此展開。作為反對聲音,德國和平運動也因此達到有史以來最高潮。1990年,復活節和平遊行示威延原來兩德邊界舉行,形成整個德國民眾統一的和平運動。但在東西方對抗因為冷戰結束而消失之後,復活節和平遊行再度陷入低潮。

今天,這個和平運動主要因為德國參與西方在阿富汗的反恐軍事行動,重新又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支持。本周末,計劃舉行相應示威活動的,有德國60幾個城市,主題50年如一日,依舊是世界無核化,撤除在德國土地上所有核武器。增加的,不過是阿富汗戰爭議題。

1984年的法蘭克福復活節和平遊行圖片來源: AP
參與復活節和平遊行的德國民眾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
1998年的杜伊斯堡復活節和平遊行圖片來源: AP

作者:Andreas Zumach/一通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