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周六(4月19日),德國各地舉行了大約70場「復活節和平遊行」,成千上萬的民眾走上街頭,表達對和平的支持。
據總部位於波昂的活動組織「和平合作網路」稱,截至復活節星期一,在該組織的協調下,今年共有大約100場相關遊行活動。
據悉,這些遊行活動在科隆、慕尼黑、柏林、萊比錫、不來梅和斯圖加特等城市舉行。
一場為期三天的遊行,從周六起在杜伊斯堡展開,並將經過埃森、蓋爾森基興、赫爾訥和波鴻於周一到達多特蒙德圖片來源: Thomas Banneyer/dpa/picture alliance 呼籲德國新政府「締造和平」
該組織發言人克里斯蒂安‧戈拉(Kristian Golla)表示,今年遊行的重點之一是呼籲即將上任的德國聯合政府,讓德國「具備締造和平而非戰爭的能力」。
他表示:「與其舉債數十億歐元用於武裝開支,不如通過裁軍協議和巧妙的外交手段,來結束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並建立一項確保和平的歐洲共同安全架構。」
和平遊行於周四開始,將持續至下周一,也就是德國復活節假期的最後一天。
戈拉指出,今年的參與人數比往年略有增加。
示威活動還包括一場為期三天的遊行,從周六起在杜伊斯堡展開,並將經過埃森、蓋爾森基興、赫爾訥和波鴻於周一到達多特蒙德。
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 Contest)是全球最受關注的新聞攝影獎項。今年的獲獎作品涵蓋加薩衝突、烏克蘭戰爭、中國移民走線、非洲LGBTQ社群等主題。
圖片來源: Samar Abu Elouf/The New York Times馬哈茂德‧阿朱爾 攝影:Samar Abu Elouf,紐約時報
加薩的9歲男孩馬哈茂德‧阿朱爾(Mahmoud Ajjour)的肖像獲得了最高獎項。以色列襲擊加薩時發生的爆炸切斷了他的一隻胳膊,並致使另一隻胳膊殘缺。阿朱爾正在學習用腳玩游戲、寫字、開門和使用手機。評審團表示:「這名巴勒斯坦男孩的照片展現了戰爭的長期代價,以及那些助長暴力的沉默。」
圖片來源: Samar Abu Elouf/The New York Times亞馬孫乾旱 攝影:Musuk Nolte,Panos Pictures,Bertha Foundation
一名年輕男子沿著乾涸的河床步行兩公里,為母親送去食物。該村莊位於巴西亞馬孫流域,因氣候變化導致的乾旱,使得一些地區的船隻無法通行。評審團指出,該作品清晰展現了氣候變化如何影響「與自然世界緊密相連的弱勢社區」。
圖片來源: Musuk Nolte/Panos Pictures/Bertha Foundation夜間穿越 攝影:John Moore, Getty Images 圖片社
題為「夜間穿越」(Night Crossing)的照片也入圍了決賽。它揭示了被稱為「走線」的現象:由於新冠疫情後中國經濟受創,近年來從中國非法移民到美國的人數激增。照片中的人物身處美墨邊境,一對父母擁抱在一起,正如評審團所說,它「引發反思,以及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思考」。
圖片來源: John Moore/Getty Images緊急狀態下的逮捕 攝影:Carlos Barrera, El Faro,NPR
這張照片拍攝於薩爾瓦多的聖特克拉。照片中一名男子在2022年薩爾瓦多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當天被拘留。該法令限制了公民的憲法權利,原本是為了遏制幫派暴力,卻導致大規模監禁。攝影師卡洛斯‧巴雷拉(Carlos Barrera)長期關注這些法律如何影響個人與家庭。
圖片來源: Carlos Barrera/El Faro/NPR地下變裝舞廳 攝影:Temiloluwa Johnson
根據奈及利亞《同性婚姻(禁止)法》和《刑法》,公開展示同性關係和不合性別規範的行為構成犯罪,奈及利亞LGBTQ+群體成員面臨歧視,最高可被判處14年監禁。然而,有些人仍然找到了表達自我的方式,例如這場地下舞廳和變裝活動,它是2024年拉各斯驕傲節慶祝活動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 Temiloluwa Johnson塔馬萊‧薩法盧(Tamale Safalu)在位於烏干達坎帕拉的家中訓練。2020年,他失去一條腿。此後,他決心克服身心障礙,成為烏干達首位與健全人同台競技的身障健美選手。他說:「我想鼓勵其他身障人士認識到自己的才能。」
圖片來源: Marijn Fidder泰國小城不再「瘋猴」 攝影:Chalinee Thirasupa,路透社
泰國華富裡府因其長尾獼猴而被稱為「猴城」,人們相信它們能帶來好運。近年來,長尾獼猴數量激增,情況也隨之惡化,它們變得越來越具有攻擊性,甚至導致一些居民不敢出門。在這張照片中,一名男子向長尾獼猴噴灑酒精,以防止它們偷竊財物。
圖片來源: Chalinee Thirasupa/Reuters12天四場風暴 攝影:Noel Celis,美聯社
2024年10月至11月,連續四場熱帶氣旋襲擊菲律賓,其中一些升級為颱風。暴風雨造成數百人死亡,房屋被毀,數百萬人流離失所。自2012年以來,菲律賓的颱風數量上升了210%。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加劇了極端降雨與洪水。
圖片來源: Noel Celis/Associated Press戰爭恐慌症 攝影:Florian Bachmeier
六歲的烏克蘭女孩安赫琳娜(Anhelina)自從全家因俄羅斯入侵而逃離家園以來,一直飽受恐慌症的折磨。當評審團將她的照片與一名受傷的俄方士兵的照片作為「並列作品」一起嘉獎時,許多人感到憤怒,認為這樣作混淆了侵略者和受害者之間的界限。此外,本屆得獎者中包括一位為俄羅斯官方通訊社工作的攝影師,也招致了批評。
圖片來源: Florian Bachmeier家政工瑪麗亞 攝影:Maria Abranches
照片講述了葡萄牙家庭工人安娜‧瑪麗亞‧傑雷米亞斯(Ana Maria Jeremias)的生活。她9歲時被從安哥拉販運至葡萄牙,人販子騙她說可以讓她接受教育。她被強迫改名換姓從事家政工作,直到成功自救。如今,她仍與葡萄牙成千上萬的女性一樣從事家政工作。
圖片來源: Maria Abranches高風險搬運工 攝影:Ebrahim Alipoor
攝影師易卜拉欣‧阿裡普爾(Ebrahim Alipoor)記錄了柯爾巴爾(Kolbar)這一危險職業。這些跨境搬運工將家電、手機和衣物從土耳其與伊拉克背運到伊朗的庫爾德地區。由於該地區貧困嚴重,加上政府禁止這些商品進口,從業者承受著極高的風險。
圖片來源: Ebrahim Alipoor該系列照片展示了哥倫比亞遊牧原住民恩貝拉‧多比達(Embera Dobida)社區的艱難生活。三位女性站在16歲妹妹雅迪拉‧比裡(Yadira Birry)的墓前,披著她生前留下的披肩。雅迪拉因絕望而自殺。該攝影項目揭示了該社區中自殺人數近年顯著上升,主要原因是貧困。
圖片來源: Santiago Mesa 抗議加薩戰爭與美國導彈
除了抗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歐洲隨之而來的軍備擴張之外,示威者還表達了對加薩戰爭和美國計劃在德國部署中程導彈的反對。
不同城市的遊行活動都有各自的口號。
在波昂,口號是「要和平——不要備戰」;在卡塞爾則是「和平——裁軍——氣候保護——來參加復活節遊行」;在萊比錫的口號是「反對軍備擴張與削減社會服務」。
德國的復活節和平遊行傳統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在80年代冷戰時期達最為盛行,每年都有數十萬人參與。
中國戰俘在烏克蘭新聞發布會上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