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東部華人群體如何看待德紹謀殺案
2016年5月2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德國東部,種族主義暴力常常成為媒體報導的頭條新聞,不管是本地媒體還是國際媒體。隨著德國接收的難民人數在去年發生激增,右翼種族主義排外勢力也在不斷壯大--針對外國人的暴力襲擊案件也隨之增多。排外的Pegida運動(全稱譯為"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在德勒斯登的崛起,以及在薩克森-安哈特州選舉中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取得成功,進一步損害了德國東部在對待外國人方面的聲譽。
在1989年柏林牆倒塌之後,原屬東德的幾個州在經歷了40多年的蘇聯式共產主義經濟之後實現了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經濟實力雖然已經開始緩慢恢復,但是在右翼暴力浪潮爆發成為新的媒體關注焦點之後,任何成就都有可能被蒙上陰影。
因此,在兩周前傳出一名中國女大學生在東部城市德紹(Dessau)被殺害的消息之後,德國其他地區開始拉響警報。這名25歲的建築學專業留學生的屍體於5月13日在距離其住處約100米處被發現--也就是在她出門跑步未歸的兩天後。至今有兩名犯罪嫌疑人被捕,這一男一女均是20歲,他們對德國警方供述稱與這名中國女生發生了共同的性關係。在死者身體上也發現了殘留的男性嫌疑人的DNA。目前警方還在對謀殺動機進行進一步調查。
萊比錫德中友好協會主席拉莫(Richard Lammel)對德國之聲表示,這一案件不太可能是具有種族主義動機的襲擊。"讓我澄清一下",拉莫表示,"德國人和中國人群體之間沒有問題。在德紹發生的謀殺是一個悲劇,但它是一個孤立的案件。"
"東德人已經習慣於亞洲人生活在自己的周圍",拉莫表示,"在民主德國時期,很多越南人來到東部,加入勞動大軍。"
"生活在德國的中國人大多都保持低調",拉莫指出,"在中國炫富是一種潮流,但是這與德國的習慣格格不入。但有句話叫'入鄉隨俗',中國人在這裡生活也大多遵循這一信條。"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和德國人之間沒有什麼矛盾的原因。"
拉莫和他出生在上海的妻子珞丁也是德中國際項目有限公司(ICP)的首席執行官,該公司致力於促進中德之間的商務往來,近年來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關係繁榮發展。"在德紹發生的事件不會改變這一點",78歲的拉莫表示,儘管與他的公司合作的中國商務夥伴也都是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可以把子女送到德國讀大學的那種父母。
"德國是一個安全的國家"
在萊比錫大學,午休時間裡食堂裡擠滿了飢腸轆轆的學生。兩位來自中國的女學生也在用午餐--她們是在德國總共2.55萬左右中國留學生中的兩個。
"我喜歡這裡,每個人都對我很友好。" 這個女孩來自湖北宜昌,是一年前來到德國的。
"在德紹的那個女孩的被殺實在是令人悲痛",她也補充道:"但這種事情可能在任何地方發生--在德國的任何地區,乃至任何國家。"這一看法與前面提到的拉莫不謀而合。
"在中國,人們都認為德國是個安全的國家。但是當人們考慮要不要到這裡來的時候,聽到這樁謀殺案的消息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她說。她自己在萊比錫大學的學業還需要五年時間才能完成,她不打算提前回中國。
來自天津的另一位女生講述道,自己的父母聽說了德紹謀殺案之後對她的安全十分擔憂。"我媽媽叫我格外小心,天黑了之後不要一個人出門",她對德國之聲表示。"但這都是常識啊,我想所有的學生父母都會說一樣的話--不管他們來自哪裡。"
但還是有一些中國人懷疑在這起謀殺案中,偏見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在警方調查仍在進行的同時,一名生活在德國的中國商務人士在微信上發文表示,德紹的謀殺案可能具有種族主義動機。"東部的人傳統上就是比較排外的",他寫道。
但另一位名叫劉偉的華裔人士則表示,不能以偏概全。36歲的他在德國出生長大生活至今,不管是他本人還是他的家人,從來沒有感覺受到威脅或是迫害。
"Pegida這樣的運動使得東部的名聲不佳",他說,"其實支持右翼勢力的人只是少數群體,但很遺憾的是,他們鬧的動靜最大,就吸引了媒體的關注。"
一位要求保持匿名的德國東部大學教授對德國之聲表示,自從德紹謀殺案發生之後,她始終隨身攜帶著一台安全報警器。"而且我的德國同事也是如此",這名29歲的女教授說,"他們所面臨的危險系數並不比華裔的女性或男性低。"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