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漢學家:奧運對中國很重要

採訪記者:馮海音2008年8月23日

蒂爾曼-斯潘勒是德國著名的專欄作家和漢學家。他撰寫的"列寧的大腦"一書被譯成21種文字在全球範圍內出版發行。從八十年代起,斯潘勒就一直是德國政府的中國事務顧問。先後陪同前總統維澤德克,前總理施羅德以及現任外長施泰因邁爾訪華。現在斯潘勒正在北京,並通過電話向本台記者馮海音介紹了他對北京奧運會的觀感。

世界的焦點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斯潘勒先生,北京奧運會已經接近尾聲了,兩個星期來,各國運動員在"鳥巢",在"水立方",在順義以及青島展開了激烈的角逐,那您對本屆奧運會的印象如何呢?

斯潘勒:您剛才羅列了這麼多比賽場館和地方,我很懷疑身在中國的我看到的東西是否真的比您多。奧運會好像歷來都被當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這一次給我的這種感覺更加明顯。首先是那些天空上的腳印,好像它們真是焰火打出的效果。接下來是那些女體操運動員,好像她們真的已經到了參賽年齡。還有那些侃侃而談,煞有其事的記者們。

德國之聲:開幕式唱歌的小女孩只是做做表情而已,聲音實際上是另外一個女孩,還有那些身著少數民族服裝的孩子們,而實際上卻是漢族兒童,這是因為中國人對真實性的理解不同呢?還是向外界展示一個完美形象的願望太強烈了? 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斯潘勒:我覺得首先要說明,這個行當裡總是有很多"秀"的成分,這決不僅侷限於奧運會。假唱,替唱的問題也決不只存在於中國。所以,對這件事情提出批判時應採取審慎的態度。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中國方面這樣做的主要動機就是要向外界展示一個完美無缺的形象,於是,面目不漂亮的,身體不健美的,或是不和諧的聲音也就都被當作干擾因素了。

德國之聲:在歐美非洲人一統天下的田徑賽場上,劉祥本是中國的一個奪標希望,但他卻不幸因傷退賽了,這在整個中國簡直被當成了一場民族悲劇,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中國不是已經獲得很多獎牌了嗎?

斯潘勒:要知道劉祥在中國是一名體育明星。試想世界盃前,如果德國國家隊的球星受傷了,很多德國人恐怕也會覺得天要塌下來了。有很多證據顯示,過去150年來,外國對中國的所作所為,使中國人產生了民族屈辱感。所以,中國人現在獲得很多金牌是很好的事情,這樣既可以為民族"雪恥",又不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中國好不容易培養出來像劉祥這樣一名優秀的田徑選手,他卻突然因為傷痛不能參賽,當然會讓人感到遺憾。不過,我感覺中國人對這件事情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傷心,更不是怨天尤人。

德國之聲:採訪北京奧運會的外國記者大約有三萬名,是運動員的幾乎三倍。中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成為整個世界的焦點,如此高的國際關注是不是會促使中國領導層作出一些積極的改變呢?

斯潘勒:如果籠統地看,那肯定可以說中國不會出現任何變化。但是,從務實地角度看,我的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朋友就都是持這種態度,大批記者的到來總是會促成一些細小的變化。中國人會發現,這些外國記者並不都是間諜或敵對分子,他們也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都對中國知之甚少等等。總之,通過這樣的相互接觸,關係就會緩和一些。

德國之聲:那麼,奧運會會不會讓中國政府變得比較寬容一些,比如在對待那些政治觀點同官方不同的人?

斯潘勒:這也是很多人對奧運會寄予的期望。但這種變化不應當片面地看,而應當同一系列事件聯繫起來去觀察。設想如果中國最終獲得了很多金牌,比如120塊,那中國對外國的態度就會變得自信得多,這樣或許對本國境內那些異議人士也就不那麼敏感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