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生態產品供需失衡

Patrizia Feicht 2007年5月20日

德國擁有歐洲最大的生態農產品市場。2005年,生態產品的營業額大約達到40億歐元,其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而且有著欲罷不能的發展態勢。德國去年平均每星期都有一家新的綠色商店開張。基於這一強大的市場需求,難免不讓人覺得,肯定已有越來越多的傳統農場轉型生態農場。但事實並非如此。原因何在呢?

綠色商店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下午五點是生態農場主赫爾曼擠牛奶的時間。他的牛棚寬敞,乳牛都睡在牧草上,吃的是健康的精飼料。赫爾曼說:「農場正處於轉型期,我們兩星期前才開始供應生態牛奶。」

北威州農業部的呂布表示,赫爾曼順應潮流,已將農整個場轉型為生態農場。他說:「過去幾年中,生態農場持續增加,不過最近兩年的增長速度已追趕不上爆發式的需求量,主要原因是,近兩年來生態農產品也開始在一般超市上架。」

傳統生態農產品市場的形式已經發生了變化。從前顧客只能在綠色商店或直接向農場購買生態農產品,而現在在一般超市就能買到。自從超市引進生態農產品後,產品銷路直線上升。德國消費者每年在生態食品方面的支出總共約為50億歐元,其中以牛奶、蔬菜、水果和雞蛋的銷路最好。市場需求增加了,而價格卻反而下降。呂布表示,罪魁禍首是普通超市。「一般到超市購買生態食品的顧客都比較注意價格問題,從而導致超市標出低於德國生態農場生產成本的價格。」

德國生態農場的生產成本大幅高於傳統農場。赫爾曼指出,生態飼料的價格比普通飼料貴一倍。乳製品的售價雖然提高了,但因採購飼料的高昂費用抵消了盈餘,因此,收入狀況跟轉型前的差異不大。

基於這種現實,生態農場的營業利潤並不如想像的高。但呂布認為,經營生態農場是一種趨勢,即使它還需要一段發展時間,但未來轉型的農場肯定將越來越多。呂布說:「農場轉型一般需要兩年的時間,這就意味著,如果市場需求在很短時間內大幅增加,供需就會失去平衡。」

德國政府規定,農場在完成兩年轉型生態農場的準備工作後,生態農產品才准許上市。赫爾曼認為,這種情況將導致市場產品品質下降的後果。他說:「市場該怎麼解決供不應求的問題呢?我們只能希望這個問題能由真正的生態產品來解決。如果生態產品價格存在差異,將導致投機商人向市場拋入低價劣質產品。」

歐盟計劃中的「生態農產品法規」比德國寬松,這有可能導致德國相關法規的瓦解。呂布同時還指出,其所衍生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在需求增加的情況下,德國市場必定將進口外國產品。

德國生態農場場主現在必須面對來自歐盟及歐盟以外強勁的競爭對手。也就是說,未來生態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將持續走低,而高品質的德國產品卻有可能居高不下。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