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穆斯林 怎樣看難民?

Canan Topçu2016年2月19日

在德國大約生活有400萬穆斯林,其中將近一半擁有德國國籍。他們怎樣看待眼下紛擁而至的難民?擁有土耳其血統的德國之聲作者Canan Topçu走訪了一些在德國生活多年的阿富汗、土耳其、波斯尼亞以及阿拉伯裔移民。

Österreich Muslimische Freiwillige Helfer für Flüchtling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Neubauer

(德國之聲中文網)每當卡尤米(Fatah Qayumie)談起新來德國的難民時,總是會想起自己的親身經歷。他當年申請避難,很快就獲得了批准,這對他融入德國社會有很大的幫助。一旦獲得了難民身份,他便可以參加德語課程,還能夠工作就業。卡尤米說:"工作真的非常非常地重要。"他認為,國家不應該"供養起那些人",那會讓他們"太舒服"。

卡尤米將近30年前與妻子以及6個月大的女兒從阿富汗逃亡來到德國。抵達德國半年後,卡尤米一家就獲得了正式避難權。一開始,卡尤米的工作是清潔工,後來他又開上了計程車,還曾經在德國郵政當過郵件分揀員。最終,卡尤米自己做老闆,創辦了一間公司。

如今,卡尤米已經51歲了。他總共養育了5個子女,在黑森州的吉森市擁有一棟住房。他的企業從事的是物業管理,雇傭了大約70名員工。可以說,卡尤米已經遠遠超出了政界以及經濟界對外來移民的期望。那麼,新來的移民又為什麼不能達到卡尤米的成就呢?

卡尤米說,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一下子來了太多人。"他認為,德國總理梅克爾需要對這個局面負責。卡尤米指出,梅克爾高呼"我們能行"所造成的後果就是:"那些不是因為戰爭而離開故國的人,現在都來到了這裡。"而這些人中,就包括來自巴爾干國家、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的"經濟難民"。

許多穆斯林將梅克爾視為「我們的總理」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ernd von Jutrczenka

穆斯林也屬"我們"之列

像卡尤米這樣在難民議題上批評梅克爾的穆斯林,其實是少數。大多數穆斯林都容不得一丁點針對"我們總理"的批評,他們通常都對梅克爾大加讚揚。梅克爾說"我們能行",而許多在德國的穆斯林則認為自己也在"我們"之列。

一名土耳其移民二代女性說:"我覺得我能夠、也必須為自己周邊的'小環境'作出自己的貢獻。很多年後我就能說,'我也參與應對了這一社會挑戰、我也做了一些事'。"

梅克爾用了"我們"一詞,這一措辭看上去也確實能動員大家伸出援手。在全德國,現在有許多穆斯林團體活躍在幫助難民的第一線。不少清真寺教區都是完全自願地參與這項工作,不從當局獲得任何資助。伊斯蘭教會組織在過去幾個月中也不斷強調這一點--他們曾一度被指責過少參與到幫助難民的工作中。

相比基督教的慈善機構,穆斯林團體在幫助難民方面缺乏資金以及專業人手。這是因為,基督教的機構能夠獲得國家補貼,而穆斯林團體卻沒有。

不少清真寺協會積極參與難民援助工作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O. Berg

擔心穆斯林在德形象受損

阿萊奇(Ahmed Araychi)是一間工廠的車間主任,他同時也是一個摩洛哥裔清真寺的主席團成員。他一直在強調協會積極參與幫助難民的工作。阿萊奇說:"要是德國不行了,我們穆斯林也會遭殃。所以我們有責任去作出自己的貢獻,讓我們的國家能夠應對這一挑戰。"

與此同時,阿萊奇也指出,在德國,許多人都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個人都必須做好準備,作出一些小小的犧牲去幫助那些陷入絕境的人們。"阿萊奇說,德國的經濟很強健,擁有充足的就業崗位以及很高的福利水準。

很少有穆斯林擔心難民會引發經濟問題。但是,德國社會日益仇視伊斯蘭,卻令不少穆斯林感到害怕。最近幾個月來,一些佩戴頭巾的穆斯林女性已經感到旁人日益狐疑、甚至敵視的目光。許多穆斯林擔心,新湧入的難民(其中大約八成是穆斯林)會損害穆斯林在德國的總體形象。

不過,新湧入的難民究竟有多虔誠,並沒有確切的數據。專家猜測,有些因極端伊斯蘭主義肆虐而逃離家鄉的難民,他們對伊斯蘭教的認知是分化的,並不是非常虔誠。

老移民擔心新移民?荒謬

現年28歲的土耳其裔大學生埃爾奧盧(Ayşe Eroğul)就說:"這些年來,我們為獲得認可付出了很多努力。"而現在,她卻擔心穆斯林融入德國的進程面臨倒退,"這是因為新來的人不瞭解這個國家的習俗,而且行為教養很不好。"

現年37歲的土耳其二代移民皮納爾(Selma Öztürk-Pınar)則不認同這樣的觀點。她說:"之前我們也有獲取認可的問題。"這名漢諾威出生的、佩戴頭巾的律師認為,如果只是因為新來的移民而導致"老移民"擔心被社會隔離,那這樣的想法實在荒謬。皮納爾呼籲對難民應當抱以同情;她指出,難民都是受到傷害的人群,經歷了失去家鄉的苦難,因此在抵達德國後需要幫助。

皮納爾同時也認為,相比她父母一代,現在新來的移民其實更有優勢,能夠更快更好地融入社會,而其原因則是"現今社會已經有了一定基礎"。皮納爾指出,所謂"基礎"包含了清真寺教區、移民自助互助組織等。

中東亂局 穆斯林也看不懂

也有人對德國政界以及援助機構抱持信心。來自波斯尼亞的移民切哈德萊維奇(Mersudin Cehadarevic)就認為,在德國的難民"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切哈德萊維奇現年42歲,1989年來到德國;如今他是汽車銷售,同時也是法蘭克福一清真寺協會的主席。

他說,起初,協會裡也有許多人討論難民問題,"我們甚至還捐了錢"。但是現在,清真寺協會裡的主要話題不再是難民。切哈德萊維奇說,雖然他沒有主動參與到難民援助工作中去,但他非常關心這一議題,那些從戰區炮火中死裡逃生的人尤其讓他感到觸動。

本文作者Canan Topçu, 1965年出生於土耳其,1973年移民德國。曾長年供職於《法蘭克福評論報》,現為《時代周報》、《明鏡周刊》等媒體的專欄作家。圖片來源: imago/Horst Galuschka

他還說,儘管自己是穆斯林,但也難以搞清穆斯林地區的戰局。對他來說, "為什麼遜尼派與什葉派、土耳其人與庫爾德人相互群毆"、"為什麼白痴和腦殘為'誰才是真正穆斯林'相互爭執、殘殺",這些問題都是未解之謎。這位擁有4個孩子的父親,難以理解這個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轉而從禱告中尋求慰藉。有一段禱告詞如下:親愛的真主啊,快幫助人們,讓大家相互理解、和平共處。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