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經濟的支柱-汽車產業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7月30日

無論是大眾、賓士還是寶馬:德國車在國際上始終被看好。但是,在德國國內,汽車產業數年來卻一直處於蟄伏期。高價歐元和國內消費疲軟繼續構成汽車業增長的障礙。唯一的亮點是對外出口。然而,不論怎麼說,汽車產業依然是德國經濟增長和國內就業的保障。

德國名車寶馬、大眾標誌圖片來源: AP

沒有任何其它產業可以比汽車業更能體現德國經濟奇跡,及其在全球範圍獲得的成功。如果沒有從慕尼黑到埃姆登、從呂瑟爾斯海姆到摩澤爾的汽車工業,德國國民經濟就難以想像。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首席執行官施密特就認為,汽車工業是德國國民經濟的關鍵產業,是德國的經濟支柱。要不是汽車業,去年,德國的經濟就會是負增長。現在,汽車工業對外出口額已達800億歐元,這是德國國民經濟的一個強大支柱。

如果按營業額計算,汽車業是德國頭號產業。它給77萬人提供了就業崗位,是繼機械製造和電子工業之後的第三大僱主。此外,還有大約140萬人在與汽車有關的配件供應業工作。另有約300萬人從事汽車銷售、修理保養和其它與汽車有關的服務項目。如果全部加起來,總人數達到500萬。也就是說,德國每7個從業人員中就有一個與汽車業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在德國境內的投資中,有四分之一投向汽車業。而汽車業本身,每年用於研究和開發的經費達到140億歐元,超過其它任何一個經濟部門。每年汽車工業提交的專利申請超過3000,執全球汽車領域之牛耳。

對此,自稱汽車總理的施羅德說:「這是汽車製造業成功的基礎。德國汽車是全球最好的汽車。我們完全可以說,德國汽車製造業是全球目前在相關領域能夠提供的最好的東西。我想,為使這一局面繼續保持下去,我們所有的人都還需作出巨大努力。」

這位總理所指的東西中就包括了德國高昂的勞工薪水成本和由此引起的關於將就業機會轉移至低成本國家和地區的爭論。畢竟,在薪水方面,德國汽車工業也在全球佔居首位。德國汽車業職工的平均小時薪水為33歐元,高出日本和美國20%,比許多西歐競爭者多出50%。而如果與中、東歐的歐盟新成員國或中國、韓國相比,則更要高出數倍。這就迫使德國汽車業不得不進軍外國,從而使本國生產基地得到某種保障。德國機械設備製造聯合會首席執行官施密特告訴說,德國汽車業十幾年來已全面調整,進入國際化、全球化軌道。這樣,過去10年裡汽車產業在德國國內實現的增長完全依賴不斷增加的出口。這自然與部分生產基地轉移至境外有關。

一般來說,每在國外創造出3個就業機會,德國境內的一個就業機會就能得到保障。如果說,過去的4、5年裡,德國境內創造了12萬至13萬個與汽車產業直接相關的工作崗位,那麼,它毫無例外地是通過全球化、通過出口增加而達到的。沒有任何一個其它國民經濟門類拿得出相應的成果。因為,在相同時間裡,德國工業的其它部門總共削減了27萬個就業機會。

這就是說,無論大眾、寶馬還是其它汽車巨擘,都難以饒開繼續外遷生產線這個問題。因為,人們當然願意盡可能貼近應加以開發的市場,而亞洲便是頭號新開發市場。不過,現在,德國汽車生產廠家已然是所謂的全球運動員。德國汽車業的國際化程度達到21%,或者說,每5輛國際上生產的汽車就有一輛出自德國康采恩的裝配車間。不妨這麼說:對德國經濟而言,汽車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支柱,是帶動出口的驅動器,是創新的基地,是對就業的保障。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